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6-9页 |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6页 |
1.2 本文研究的思路、基本框架及方法 | 第6-7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6页 |
1.2.2 基本框架 | 第6-7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7页 |
1.3 本文研究的新意与不足 | 第7-9页 |
1.3.1 本文研究的新意 | 第7-8页 |
1.3.2 本文研究的不足 | 第8-9页 |
第二章 金融安全预警指标理论综述 | 第9-15页 |
2.1 国外研究理论综述 | 第9-12页 |
2.1.1 金融安全概念界定 | 第9页 |
2.1.2 金融安全的衡量 | 第9-10页 |
2.1.3 金融安全理论的研究 | 第10-12页 |
2.2 国内研究理论综述 | 第12-15页 |
2.2.1 金融安全的概念界定 | 第12页 |
2.2.2 金融安全的衡量 | 第12-13页 |
2.2.3 金融安全理论的研究 | 第13-15页 |
第三章 金融安全预警模型的比较分析 | 第15-21页 |
3.1 金融安全预警模型基本指标分析 | 第15-16页 |
3.1.1 经济发展基础指标 | 第15页 |
3.1.2 汇率及利率基础指标 | 第15页 |
3.1.3 流动性基础指标 | 第15-16页 |
3.1.4 国际收支基础指标 | 第16页 |
3.1.5 股票市场基础指标 | 第16页 |
3.2 金融安全预警模型的分析 | 第16-18页 |
3.2.1 FR模型 | 第16-17页 |
3.2.2 STV模型 | 第17页 |
3.2.3 KLR模型 | 第17-18页 |
3.3 金融安全预警模型的比较 | 第18-19页 |
3.4 小结 | 第19-21页 |
第四章 基于KLR的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安全预警实证研究 | 第21-26页 |
4.1 样本的选择 | 第21页 |
4.2 KLR模型的实证检验 | 第21-25页 |
4.2.1 货币危机的判断 | 第21-23页 |
4.2.2 单个指标的预警效果 | 第23-25页 |
4.3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五章 我国的金融安全预警分析 | 第26-39页 |
5.1 金融机构稳定性指标 | 第26-28页 |
5.1.1 安全性指标 | 第26-27页 |
5.1.2 流动性指标 | 第27页 |
5.1.3 盈利性指标 | 第27-28页 |
5.2 构建我国的金融安全预警体系 | 第28-34页 |
5.2.1 我国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28-30页 |
5.2.2 我国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 第30-34页 |
5.3 基于综合评分的我国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 | 第34-38页 |
5.3.1 微观金融机构的选取 | 第34-35页 |
5.3.2 我国金融风险分析 | 第35-38页 |
5.4 小结 | 第38-39页 |
第六章 我国保障金融安全的措施对策 | 第39-42页 |
6.1 促进我国金融体系内流动性的平衡 | 第39-40页 |
6.2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 | 第40-41页 |
6.3 运用金融创新解决货币政策悖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