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成年人心理学论文

心理契约视角下基层政府编外人员工作满意度研究--以广西南宁市C区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导论第8-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3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3.1 理论分析方法第11页
        1.3.2 文献研究方法第11页
        1.3.3 实地调查方法第11页
        1.3.4 统计分析方法第11-12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4.1 编外人员研究第12-14页
        1.4.2 工作满意度研究第14页
        1.4.3 心理契约研究第14-15页
    1.5 当前研究的不足第15-17页
第二章 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研究第17-24页
    2.1 基层政府编外人员的界定第17-18页
        2.1.1 基层政府第17页
        2.1.2 编外人员第17-18页
    2.2 心理契约基本理论第18-21页
        2.2.1 心理契约概念的提出第18-19页
        2.2.2 心理契约的特点第19页
        2.2.3 心理契约的基本理论第19-21页
    2.3 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第21-22页
        2.3.1 工作满意度的概念第21页
        2.3.2 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第21页
        2.3.3 工作满意度的理论第21-22页
    2.4 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第22-24页
        2.4.1 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在内涵和特点上的相关性第22-23页
        2.4.2 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存在动态相关性第23-24页
第三章 基层政府编外人员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第24-31页
    3.1 理论构思和研究假设第24-26页
        3.1.1 基层政府编外人员普遍存在着心理契约违背感第24页
        3.1.2 心理契约违背及其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第24-25页
        3.1.3 人口统计学特征对心理契约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第25-26页
    3.2 问卷调查研究第26-28页
        3.2.1 问卷编制第26页
        3.2.2 样本选取第26-27页
        3.2.3 问卷发放与回收统计第27-28页
    3.3 访谈调查第28-31页
        3.3.1 访谈对象第29页
        3.3.2 访谈内容第29页
        3.3.3 访谈结果第29-31页
第四章 调查数据分析第31-46页
    4.1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第31-33页
        4.1.1 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第31页
        4.1.2 工作满意度量表的效度分析第31-32页
        4.1.3 心理契约违背量表的效度分析第32-33页
    4.2 心理契约违背检验第33-34页
    4.3 基层政府编外人员工作满意度的人口统计学变量效应分析第34-37页
    4.4 基层政府编外人员心里契约违背的人口统计学变量效应分析第37-40页
    4.5 基层政府编外人员心里契约和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第40-41页
        4.5.1 心理契约和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第40-41页
        4.5.2 心理契约各维度和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第41页
    4.6 基层政府编外人员心理契约和工作满意度的回归分析第41-46页
        4.6.1 心理契约和工作满意度的回归分析第41-42页
        4.6.2 心理契约各维度和工作满意度的逐步回归分析第42-46页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第46-54页
    5.1 实证研究的基本结论第46-48页
        5.1.1 基层政府编外人员普遍存在心理契约违背感第46-47页
        5.1.2 基层政府编外人员心理契约违背对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第47页
        5.1.3 基层政府编外人员心理契约各维度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程度不同第47-48页
        5.1.4 不同人口统计变量的心理契约违背和工作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第48页
    5.2 基于研究结果的管理对策第48-52页
        5.2.1 把握心理契约形成和破裂的特点和规律,降低心理契约违背感第48-50页
        5.2.2 完善沟通模式,建立心理契约破裂预警系统第50-51页
        5.2.3 维护和提高基层政府编外人员心理契约的保障维度第51-52页
        5.2.4 以人为本,针对不同的个体采取形式多样的激励措施第52页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附录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儿童福利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
下一篇:孔子道德修养论及其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