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高等教育与国民经济的协同研究--从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角度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2 研究意义第13-15页
    1.3 文献综述第15-19页
        1.3.1 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与国民经济关系的文献综述第15-16页
        1.3.2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与国民经济关系的文献综述第16页
        1.3.3 高等教育形式结构与国民经济关系的文献综述第16-17页
        1.3.4 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国民经济关系的文献综述第17-18页
        1.3.5 文献综述简要评价第18-19页
    1.4 研究思路第19-20页
    1.5 创新之处第20-22页
第二章 教育与经济关系及结构视角、协同方法的理论依据第22-29页
    2.1 教育与经济关系方面的理论依据第22-25页
        2.1.1 新经济增长理论第22-23页
        2.1.2 人力资本理论第23页
        2.1.3 马克思主义经典学说第23-24页
        2.1.4 邓小平教育理论第24-25页
        2.1.5 潘懋元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理论第25页
    2.2 研究视角与方法方面的理论依据第25-29页
        2.2.1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第26页
        2.2.2 协同理论第26-29页
第三章 高等教育与国民经济相互协同的机制第29-39页
    3.1 科类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协同的机制第29-32页
        3.1.1 科类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协同路径第29-31页
        3.1.2 产业结构对科类结构的协同路径第31-32页
    3.2 层次结构与技术结构相互协同的机制第32-36页
        3.2.1 层次结构对技术结构的协同路径第32-34页
        3.2.2 技术结构对层次结构的协同路径第34-36页
    3.3 高等教育与国民经济的相互协同作用第36-39页
第四章 高等教育与国民经济相互协同状况的分析第39-60页
    4.1 我国发展历史中两个协同净效果的表现第39-41页
        4.1.1 教育促进经济的表现第39页
        4.1.2 教育制约经济的表现第39-41页
    4.2 科类结构、层次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定量描述第41-55页
        4.2.1 科类结构和层次结构的定量描述第41-48页
        4.2.2 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定量描述第48-55页
    4.3 高等教育与国民经济之间相互协同的实证分析第55-60页
        4.3.1 科类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相互协同的实证结果第55-57页
        4.3.2 层次结构与技术结构之间相互协同的实证结果第57-58页
        4.3.3 高等教育与国民经济之间相互协同的实证结果总结第58-60页
第五章 提高高等教育对国民经济协同作用的建议第60-66页
    5.1 减少计划管理方式,实行政府宏观调控第60-61页
    5.2 尊重学科发展规律,多层次多方面地加强知识的交流与融合第61-62页
    5.3 突出学科专业特色与核心竞争力,避免高校间过度竞争第62页
    5.4 建立学科专业的科学评估机制第62-63页
    5.5 合理推进各层次规模,形成科学的人力资本梯次结构第63-65页
    5.6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加强需求预测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在路上--一项关于地方高校破格教授专业成长的质性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虚拟组织的生成与运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