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论文--镗削加工及镗床论文--镗铣床论文

提高数控龙门镗铣床镗铣头主轴转位、定位精度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插图索引第11-13页
附表索引第13-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28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数控龙门镗铣床特点及其应用第15-16页
    1.3 数控龙门镗铣床的现状和发展第16-21页
        1.3.1 工作台移动式数控龙门镗铣床结构布局第17页
        1.3.2 龙门移动式数控龙门镗铣床结构布局第17-18页
        1.3.3 数控龙门镗铣床的性能特点第18-21页
    1.4 数控龙门镗铣床技术发展状况第21-23页
    1.5 主轴转位、定位精度的定义第23-24页
    1.6 主轴转位、定位的精度评定第24-25页
    1.7 提高转位、定位精度的意义第25-26页
    1.8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26-28页
第2章 数控龙门镗铣床主轴转位、定位机构第28-33页
    2.1 数控龙门镗铣床主轴转位、定位机构的组成功用第28-29页
    2.2 附件铣头常用的转位形式第29-30页
    2.3 附件铣头与镗铣头连接、定位形式第30页
    2.4 武汉重型机床厂现有转位、定位机构存在的问题第30-32页
        2.4.1 自动 4×90°转位形式第30-31页
        2.4.2 自动 1×360°转位形式第31-32页
        2.4.3 自动 4×90°转位机构常见问题第32页
        2.4.4 自动 1×360°转位常见问题第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影响分度、转位、定位机构的因素第33-52页
    3.1 自动 4×90°转位、定位机构第33-34页
    3.2 自动 1×360°转位、定位机构第34-35页
    3.3 分度、转位定位机构组成第35-39页
        3.3.1 动力部分第35页
        3.3.2 传动部分第35-36页
        3.3.3 测量、信息反馈环节第36-38页
        3.3.4 定位环节第38-39页
    3.4 影响转位、定位精度的因素第39-50页
        3.4.1 主轴电机动态特性第39-40页
        3.4.2 主轴传动齿轮传动机构传动误差第40-44页
        3.4.3 数控龙门镗铣床主轴回转误差第44-47页
            3.4.3.1 主轴部件加工精度要求第44-47页
        3.4.4 镗铣头内零部件加工及装配精度第47-48页
        3.4.5 主轴编码器安装误差第48页
        3.4.6 定位元件误差第48-50页
    3.5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4章 提高附件转位、定位精度的一些措施第52-61页
    4.1 针对龙门镗铣床镗铣头传动误差第52-55页
        4.1.1 分度机构动力源由伺服电机实现第52-54页
        4.1.2 缩短分度运动传动链第54页
        4.1.3 动力机构传动链与分度机构传动链相分离第54-55页
    4.2 针对镗铣头主轴回转精度超差的措施第55-56页
        4.2.1 改善主轴分度传动件的布置形式第55页
        4.2.2 增加自动分度驱动装置第55-56页
    4.3 针对镗铣头内零部件加工及装配误差采取的措施第56-57页
        4.3.1 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装配精度第56-57页
        4.3.2 增加延时程序段第57页
    4.4 针对主轴编码器安装误差的措施第57-59页
        4.4.1 圆柱面定位面改为圆锥定位面第57-58页
        4.4.2 采用一种新的机械结构设计第58-59页
    4.5 检查镗铣头主轴分度精度第59-60页
    4.6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5章 一种提高附件转位、定位精度的结构设计第61-66页
    5.1 机械双齿轮消隙原理第61-63页
    5.2 主传动链结构设计第63-64页
    5.3 消隙结构设计第64-65页
    5.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表面陶瓷涂层滑动摩擦磨损性能及机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联合仿真技术的液压支架工作过程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