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施工论文--施工技术论文

青藏高原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及温度效应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7页
    1.1 连续刚构桥的产生、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0-12页
        1.1.1 连续刚构桥的产生第10-11页
        1.1.2 连续刚构桥及其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第11页
        1.1.3 连续刚构桥的发展趋势第11-12页
    1.2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的发展现状及意义第12-14页
        1.2.1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的发展现状第12-13页
        1.2.2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的意义第13-14页
    1.3 温度效应研究的现状及研究意义第14页
    1.4 本文研究的工程背景和主要内容第14-17页
        1.4.1 工程背景概况第14-16页
        1.4.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17页
2 桥梁施工监控的内容和方法第17-24页
    2.1 桥梁施工控制的内容第17-18页
        2.1.1 几何(变形)控制第17页
        2.1.2 应力控制第17页
        2.1.3 稳定控制第17页
        2.1.4 安全控制第17-18页
    2.2 桥梁施工控制结构计算方法第18-19页
        2.2.1 前进分析法第18-19页
        2.2.2 倒退分析法第19页
        2.2.3 结合反馈控制的实时跟踪分析法第19页
    2.3 桥梁施工控制的影响因素第19-23页
        2.3.1 结构参数第20-21页
        2.3.2 施工工艺第21页
        2.3.3 施工监测第21页
        2.3.4 结构分析计算模型第21页
        2.3.5 温度变化第21-22页
        2.3.6 材料的收缩、徐变第22页
        2.3.7 施工管理第22页
        2.3.8 预应力束张拉误差第22-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3 大跨度连续刚构梁桥的计算分析第24-40页
    3.1 工程概况第24-27页
        3.1.1 桥梁基本构造第24-25页
        3.1.2 设计技术指标第25页
        3.1.3 设计内容第25-27页
    3.2 大跨度连续刚构梁桥的模型计算第27-31页
        3.2.1 计算模型简介第27页
        3.2.2 施工工序划分第27-31页
    3.3 计算成果第31-39页
        3.3.1 结构位移结果第31-37页
        3.3.2 结构应力结果第37-39页
    3.4 小结第39-40页
4 大跨度连续刚构梁桥施工过程控制成果第40-56页
    4.1 线形控制(标高)第40-48页
        4.1.1 位移测点布置第40-43页
        4.1.2 立模标高的确定第43-48页
    4.2 应力施工监测第48-54页
        4.2.1 监测仪器的选择第48页
        4.2.2 监测断面及仪器布置第48-49页
        4.2.3 测试内容第49页
        4.2.4 应力监测成果第49-54页
    4.3 施工监控结论第54页
        4.3.1 线形变化分析结论第54页
        4.3.2 应力监测分析结论第54页
        4.3.3 监控效果第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5. 青藏高原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温度效应研究第56-67页
    5.1 温度应力计算的基本原理第56-59页
        5.1.1 温度场理论第56页
        5.1.2 温度裂缝第56-57页
        5.1.3 温度梯度模式的采用第57-59页
    5.2 全桥温度效应分析第59-62页
        5.2.1 计算模型的建立第59-60页
        5.2.2 桥梁在各种温度模式下的顶板底板应力第60-62页
        5.2.3 全桥应力计算结论分析:第62页
    5.3 冬季施工养护期间单个悬臂浇筑块的温度应力分析第62-66页
        5.3.1 分析号块模型的建立第62-63页
        5.3.2 模型在养护期内外温度差下的应力计算第63-65页
        5.3.3 计算结果分析第65-66页
    5.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6.1 结论第67-68页
    6.2 展望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方进度风险分析研究
下一篇:梁拱组合结构吊杆索力研究及抗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