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页 |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3-14页 |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2 施工进度风险管理 | 第15-25页 |
2.1 施工进度风险管理的内涵 | 第15-16页 |
2.1.1 施工进度风险管理的概念 | 第15页 |
2.1.2 施工进度风险管理的特点 | 第15-16页 |
2.1.3 施工进度风险管理的主体和对象 | 第16页 |
2.2 施工进度风险管理的过程 | 第16-18页 |
2.2.1 施工进度风险管理的流程图 | 第16-17页 |
2.2.2 施工方进度风险因素的识别 | 第17-18页 |
2.3 施工方进度风险分析框架的构建 | 第18-22页 |
2.3.1 构建原则 | 第18-19页 |
2.3.2 构建目标 | 第19页 |
2.3.3 解释结构模型(ISM)构建框架 | 第19-22页 |
2.4 施工进度风险分析的常用方法 | 第22-25页 |
3 施工方进度风险分析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25-42页 |
3.1 施工方进度风险分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5-28页 |
3.2 评价方法的选用及其原理 | 第28-29页 |
3.3 层次分析法及熵值法确定权重 | 第29-36页 |
3.3.1 传统的层次分析法 | 第30-33页 |
3.3.2 改进后的层次分析法 | 第33-35页 |
3.3.3 熵值法 | 第35-36页 |
3.4 灰色评价法确定风险等级 | 第36-42页 |
3.4.1 灰色评价法简介 | 第36-37页 |
3.4.2 灰色评价法计算步骤 | 第37-42页 |
4 工程实例应用 | 第42-59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42-45页 |
4.1.1 总体说明 | 第42-43页 |
4.1.2 工期目标 | 第43-44页 |
4.1.3 主要施工方案、方法和技术措施 | 第44-45页 |
4.2 综合评级体系的建立 | 第45页 |
4.3 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 第45-48页 |
4.3.1 建立判断矩阵 | 第46-47页 |
4.3.2 相对重要度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 第47-48页 |
4.4 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 第48-51页 |
4.5 各指标权重的最终确定 | 第51-53页 |
4.6 风险等级的确定 | 第53-58页 |
4.7 风险应对措施 | 第58-59页 |
5.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A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方进度风险分析研究调查问卷 A | 第63-64页 |
附录 B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方进度风险分析研究调查问卷 B | 第64-66页 |
附录 C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方进度风险分析研究调查问卷 C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