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抗倒酯和抗倒酸在农田土壤中的消解及其吸附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1.2 抗倒酯及抗倒酸简介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20页
        1.3.1 抗倒酯及抗倒酸相关研究进展第14-15页
        1.3.2 农药在土壤中的吸附研究第15-20页
    1.4 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抗倒酯和抗倒酸在农田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第22-28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2-24页
        2.1.1 仪器与设备第22页
        2.1.2 标准品与试剂第22-23页
        2.1.3 抗倒酯和抗倒酸的标准工作曲线第23页
        2.1.4 抗倒酯和抗倒酸的分析与检测条件第23页
        2.1.5 农田土壤样品的制备第23页
        2.1.6 农田土壤样品的前处理第23-24页
        2.1.7 农田土壤样品的添加回收实验方法第24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24-26页
        2.2.1 抗倒酯与抗倒酸的标准工作曲线第24-25页
        2.2.2 抗倒酯与抗倒酸在小麦地土壤中的添加回收实验结果第25-26页
    2.3 小结第26-28页
第三章 抗倒酯和抗倒酸在农田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实验第28-32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8-29页
        3.1.1 仪器与设备第28页
        3.1.2 标准品与试剂第28页
        3.1.3 供试土壤第28页
        3.1.4 实验方案设计第28-29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29-31页
        3.2.1 室内模拟消解动态实验结果第29-31页
    3.3 小结第31-32页
第四章 几种吸附材料对抗倒酯和抗倒酸在农田土壤中吸附的影响第32-53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2-36页
        4.1.1 主要药品及试剂第32页
        4.1.2 主要仪器设备第32-33页
        4.1.3 供试农田土壤与几种常见的吸附材料第33页
        4.1.4 抗倒酯和抗倒酸混合标准溶液的制备第33页
        4.1.5 吸附实验第33-35页
        4.1.6 抗倒酯和抗倒酸的测定第35页
        4.1.7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5页
        4.1.8 计算方法及数学模型第35-36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36-52页
        4.2.0 添加生物炭对抗倒酯和抗倒酸在农田土壤中吸附动力学过程的影响第36-41页
        4.2.1 添加生物炭对抗倒酯和抗倒酸在农田土壤中吸附的影响分析第41-42页
        4.2.2 添加生物炭对抗倒酯和抗倒酸在农田土壤中等温吸附过程的影响第42-47页
        4.2.3 添加生物炭后pH值对抗倒酯和抗倒酸在农田土壤中吸附的影响第47-49页
        4.2.4 添加壳聚糖或β-环糊精对抗倒酯和抗倒酸在农田土壤中吸附的影响第49-51页
        4.2.5 添加壳聚糖或β-环糊精后pH值对抗倒酯和抗倒酸在农田土壤吸附的影响第51-52页
    4.3 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黏土矿物对抗倒酯和抗倒酸在农田土壤中吸附的影响第53-64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53-55页
        5.1.1 主要药品及试剂第53页
        5.1.2 主要仪器设备第53页
        5.1.3 供试农田土壤与黏土矿物第53-55页
        5.1.4 实验设计第55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55-63页
        5.2.1 加入黏土矿物对抗倒酯和抗倒酸在农田土壤中吸附的影响第55-57页
        5.2.2 加入黏土矿物对抗倒酯和抗倒酸在农田土壤中等温吸附的影响第57-63页
    5.3 小结第63-64页
第六章 化学肥料对抗倒酯和抗倒酸在农田土壤中吸附的影响第64-68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64-65页
        6.1.1 主要药品及试剂第64页
        6.1.2 主要仪器设备第64页
        6.1.3 农田土壤与化学肥料第64页
        6.1.4 施用化学肥料对抗倒酯和抗倒酸在农田土壤中吸附的影响第64-65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65-67页
        6.2.1 施用化学肥料对抗倒酯和抗倒酸在施用两种供试农田土壤中吸附的影响第65-67页
    6.3 小结第67-68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4页
    7.1 主要结论第68-72页
    7.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72-73页
    7.3 本研究还需深入探讨之处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1页
致谢第81-82页
作者简介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氧化多壁碳纳米管对水体中的铜和培氟沙星去除研究
下一篇:磷酸盐和硫化亚铁微粒对铅污染土壤联合修复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