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和收入多元化对我国上市银行资本缓冲、风险的影响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文章结构 | 第9-11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9页 |
1.3.2 文章结构 | 第9-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2.1 国外研究评述 | 第11-15页 |
2.2 国内研究评述 | 第15-22页 |
3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2-31页 |
3.1 经济周期理论 | 第22-25页 |
3.1.1 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 | 第22-24页 |
3.1.2 金融经济周期理论 | 第24-25页 |
3.2 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概述 | 第25-27页 |
3.2.1 范围经济理论 | 第25页 |
3.2.2 协同效应理论 | 第25页 |
3.2.3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5-26页 |
3.2.4 内部资本市场理论 | 第26页 |
3.2.5 资产组合理论 | 第26-27页 |
3.2.6 收入多元化的作用机制 | 第27页 |
3.3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概述 | 第27-31页 |
3.3.1 资本的含义 | 第27-28页 |
3.3.2 资本充足的衡量和意义 | 第28页 |
3.3.3 资本缓冲的界定 | 第28-29页 |
3.3.4 逆周期资本缓冲的基本概念 | 第29页 |
3.3.5 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意义 | 第29-31页 |
4 实证研究 | 第31-45页 |
4.1 模型设定 | 第31-32页 |
4.2 变量定义 | 第32-34页 |
4.3 数据选取与描述 | 第34-37页 |
4.4 计量方法 | 第37页 |
4.5 实证结果 | 第37-43页 |
4.5.1 经济周期、收入多元化对资本缓冲的影响 | 第37-40页 |
4.5.2 经济周期、收入多元化对风险的影响 | 第40-43页 |
4.6 研究结论 | 第43-45页 |
5 政策建议与展望 | 第45-48页 |
5.1 政策建议 | 第45-46页 |
5.1.1 监管层面 | 第45-46页 |
5.1.2 银行层面 | 第46页 |
5.2 本文创新与不足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2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