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1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价值 | 第9页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第2章 基本案情 | 第11-13页 |
2.1 案情介绍 | 第11-12页 |
2.2 裁判理由及结果 | 第12-13页 |
第3章 本案的争议焦点 | 第13-15页 |
3.1 华康达公司的解散能否直接适用《公司法》上司法解散的规定 | 第13页 |
3.1.1 肯定的主张 | 第13页 |
3.1.2 否定的主张 | 第13页 |
3.2 华纺公司是否有权请求法院解散公司 | 第13-14页 |
3.2.1 肯定的主张 | 第13-14页 |
3.2.2 否定的主张 | 第14页 |
3.3 华康达公司是否符合《公司法》第 183 条的解散条件 | 第14-15页 |
3.3.1 肯定的主张 | 第14页 |
3.3.2 否定的主张 | 第14-15页 |
第4章 对本案争议焦点的评析 | 第15-25页 |
4.1 中外合资企业司法解散法律适用问题 | 第15-17页 |
4.1.1 处理中外合资企业解散的主要法律渊源 | 第15-16页 |
4.1.2 本案适用法律分析 | 第16-17页 |
4.2 瑕疵出资股东有权请求法院解散公司 | 第17-20页 |
4.2.1 瑕疵出资概述及股东资格认定 | 第17-18页 |
4.2.2 瑕疵出资股东的解散请求权不应受到限制 | 第18-19页 |
4.2.3 本案中华纺公司解散请求权分析 | 第19-20页 |
4.3 被告符合《公司法》第 183 条的解散条件 | 第20-25页 |
4.3.1 “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之判断 | 第21-22页 |
4.3.2 “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之判断 | 第22-23页 |
4.3.3 “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该问题”之判断 | 第23-25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几点建议 | 第25-30页 |
5.1 解散请求权主体的完善 | 第25-26页 |
5.2 公司司法解散事由的完善 | 第26-27页 |
5.3 建立恶意诉讼防范制度 | 第27-28页 |
5.4 替代性救济措施的完善 | 第28-30页 |
5.4.1 建立强制股权收购制度 | 第28页 |
5.4.2 指定监管人制度 | 第28-30页 |
结论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3页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