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袁枚诗歌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绪论第9-17页
第一章:袁枚与乾嘉时代第17-43页
 第一节:乾嘉时代的社会背景第17-29页
  一、盛世的阴影第17-23页
  二、盛世中的诗人袁枚第23-29页
 第二节:乾嘉时代的文化生态第29-43页
  一、学术的兴盛第29-33页
  二、士人个性的压抑与发展第33-38页
  三、盛世的诗坛第38-43页
第二章:性灵说的内核及特征第43-99页
 第一节:"性灵"概念的厘清第43-54页
  一、"性灵"作为固定词语在语义上的发展第44-46页
  二、"性灵"作为袁枚诗歌理论指称的考察第46-48页
  三、"性灵"在袁枚诗歌理论中的涵义解析第48-54页
   (一) 性灵与性情第48-52页
   (二) 性灵与灵性第52-54页
 第二节:性灵说的内核第54-81页
  一、性灵说的内核界定第54-59页
  二、性灵说的具体内容第59-72页
   (一) 发之以真性,肇之以真情第59-63页
   (二) 揉之以自然,放之以灵感第63-66页
   (三) 著之以个性,活之以灵趣第66-72页
  三、性灵说的理论补充第72-81页
   (一) 诗才与学问的统一第72-75页
   (二) 神韵与自然的统一第75-78页
   (三) 新变与复古的对立第78-81页
 第三节:性灵说的特征第81-99页
  一、最少的束缚第81-88页
   (一) 诗不必载道,言志即言情第81-83页
   (二) 诗非关学理,贵自然平易第83-86页
   (三) 诗无论唐宋,尚生动鲜活第86-88页
  二、最大的包容第88-94页
   (一) 流派有别,风格各异,皆可存诗第88-91页
   (二) 不分阶层,不分男女,皆可吟诗第91-92页
   (三) 情无高低,语无俗雅,皆可成诗第92-94页
  三、最生动的审美旨趣第94-99页
第三章 袁枚诗歌对性灵说的实践(上)第99-127页
 第一节 天性本真的坚执第99-110页
  一、独立人格与自由意志的标举第100-104页
  二、生命价值与生命意识的高扬第104-110页
 第二节 自然平易的审美追求第110-116页
  一、白话的熟练运用第110-113页
  二、典故的巧妙使用第113-116页
 第三节:个性与著我的强调第116-127页
  一、类型主题的个性处理第116-118页
  二、类型情感的个性表达第118-121页
  二、类型意境的个性塑造第121-127页
第四章 袁枚诗歌对性灵说的实践(下)第127-173页
 第一节 言情:心灵的主导第127-139页
  一、青春的激情第127-131页
  二、情之所先,莫如男女第131-135页
  三、至情即天籁第135-139页
 第二节 逞才:灵感的驱发第139-154页
  一、细节的精确把握第140-145页
   (一) 对转瞬即逝的情绪、印象、感觉等的细致捕捉与表达第140-143页
   (二) 氛围塑造的现场感与立体感第143-145页
  二、高超的修辞第145-154页
   (一) 巧妙设譬与博喻连比第145-150页
   (二) 因物拟人与即物移情第150-154页
 第三节 入趣:灵趣的涵咏第154-173页
  一、童趣与天趣第155-161页
   (一) 童心式的趣味体验第156-159页
   (二) 童言化的语言风格第159-161页
  二、谐趣与风趣第161-166页
   (一) 以庄入谐第162-164页
   (二) 以谐驭庄第164-166页
  三、闲趣与俗趣第166-173页
   (一) 现实色相的审美观照第166-169页
   (二) 生存困境的诗意体察第169-173页
余论:袁枚诗歌实践与理论的矛盾第173-191页
结语第191-193页
参考文献第193-201页
后记第201-202页

论文共2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洋传教士资料所见近代上海方言的语音演变
下一篇:传统文化对周作人的影响以及周作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