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冲程低速柴油机轴承磨损监测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4页 |
1.1 本文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相关研究及发展 | 第12-13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 第13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2章 轴承磨损监测系统的原理及响应 | 第14-22页 |
2.1 轴承磨损的机理和损坏原因 | 第14-16页 |
2.1.1 初始磨合阶段 | 第14页 |
2.1.2 稳定磨损阶段 | 第14页 |
2.1.3 剧烈磨损阶段 | 第14-15页 |
2.1.4 轴承损坏的常见原因 | 第15-16页 |
2.2 轴承磨损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 | 第16页 |
2.3 轴承磨损监测系统的响应输出 | 第16-21页 |
2.3.1 轴承稳定磨损阶段信号处理流程 | 第18-19页 |
2.3.2 轴承剧烈磨损阶段信号处理流程 | 第19-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轴承磨损监测系统的转速补偿 | 第22-26页 |
3.1 学习模式 | 第22-25页 |
3.2 完全补偿模式 | 第2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4章 轴承稳定磨损阶段的监测算法 | 第26-33页 |
4.1 降噪处理 | 第29-30页 |
4.2 偏差计算 | 第30-32页 |
4.2.1 传感器偏差计算 | 第31页 |
4.2.2 气缸偏差计算 | 第31-32页 |
4.3 数据评估 | 第3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5章 轴承剧烈磨损阶段的监测算法 | 第33-40页 |
5.1 参考基准 | 第35页 |
5.2 当前值 | 第35页 |
5.3 瞬时值 | 第35-36页 |
5.3.1 单个传感器 | 第35页 |
5.3.2 气缸和值 | 第35-36页 |
5.3.3 主轴承相邻和值 | 第36页 |
5.4 动态报警 | 第36-38页 |
5.4.1 动态报警界限值的设定 | 第37-38页 |
5.5 轴承磨损系统的报警界限值 | 第38-3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6章 轴承磨损监测系统的组成与架构 | 第40-58页 |
6.1 下止点位置传感器 | 第40-49页 |
6.1.1 电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第42-44页 |
6.1.2 下止点位置传感器的选型 | 第44-46页 |
6.1.3 下止点位置传感器的安装 | 第46-47页 |
6.1.4 下止点位置传感器的功能描述 | 第47页 |
6.1.5 下止点位置传感器的替换 | 第47-49页 |
6.2 数据采集处理控制器 | 第49-55页 |
6.2.1 核心数字信号处理器 | 第49-52页 |
6.2.2 A/D转换模块 | 第52-53页 |
6.2.3 通信接.模块 | 第53-55页 |
6.2.4 干触点接 | 第55页 |
6.3 数据存储模块 | 第55-5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7章 轴承磨损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8-72页 |
7.1 软件基本功能 | 第58-59页 |
7.2 TMS320F2811的软件程序开发环境 | 第59页 |
7.3 软件基本机构 | 第59-60页 |
7.4 各功能模块设计 | 第60-71页 |
7.4.1. 系统初始化模块 | 第60-61页 |
7.4.2. DSP通信模块 | 第61-62页 |
7.4.3. 数据预处理模块 | 第62-64页 |
7.4.4 转速补偿模块 | 第64-67页 |
7.4.5 缓慢稳定磨损监测模块 | 第67-68页 |
7.4.6 快速剧烈磨损监测模块 | 第68-69页 |
7.4.7. 转速补偿曲线调整模块 | 第69-70页 |
7.4.8 异常报警模块 | 第70页 |
7.4.9. 数据管理模块 | 第70页 |
7.4.10. 人机对话界面 | 第70-71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8.1 论文总结 | 第72页 |
8.2 研究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