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6页 |
一、问题缘起及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一) 理论溯源:西方城市社会学相关研究 | 第9-11页 |
(二) 研究现状:多视角、多层面的"城市—共同体"研究 | 第11-13页 |
三、本研究特点 | 第13-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一) 方法论 | 第14-15页 |
(二) 具体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城市作为共同体:概念界定与内涵阐释 | 第16-23页 |
一、共同体的基本含义:概念梳理与界定 | 第16-17页 |
(一) 概念梳理:对"共同体"三个层面的把握 | 第16-17页 |
(二) 概念界定:"共同体"的一般定义 | 第17页 |
二、城市的本质含义:社会历史维度的分析 | 第17-20页 |
(一) 从典型特征来定义:城市是高度复杂化的人类聚落 | 第18-19页 |
(二) 从社会关系来考察:城市是人类共同体的一种形式 | 第19-20页 |
三、"城市共同体"的内涵:置于共同体研究的语境 | 第20-23页 |
(一) 基本定义说明 | 第20-21页 |
(二) 具体内涵分析 | 第21-23页 |
第三章 作为社会政治共同体的价值取向:国家与城市的比较视野 | 第23-32页 |
一、国家概念简析 | 第23-24页 |
二、国家与城市的形成因素考察 | 第24-26页 |
(一) 国家的起源与军事需要的密切联系 | 第24-25页 |
(二) 城市的形成与生活需要的直接相关 | 第25-26页 |
三、国家与城市的共同体取向考察 | 第26-29页 |
(一) 作为战斗共同体的国家:对强制资源的关注 | 第26-28页 |
(二) 作为生长共同体的城市:对生活权益的关注 | 第28-29页 |
四、综合分析:国家与城市的行动逻辑及其价值体现 | 第29-32页 |
第四章 作为地域生活共同体的社会影响:乡村与城市的比较视野 | 第32-42页 |
一、乡村的概念考察 | 第32-34页 |
(一) "乡村"与"城市"的关系 | 第32-33页 |
(二) "乡村"与"农村"的关系 | 第33页 |
(三) 传统与现代的语境 | 第33-34页 |
二、乡村与城市不同的社会活动纽带:对个体发展影响的考察 | 第34-37页 |
(一) 乡村:由同质个体自然形成的命运共同体 | 第34-35页 |
(二) 城市:由异质个体自由结成的趣益共同体 | 第35-37页 |
三、乡村与城市不同的交往空间:对社会发展意义的考察 | 第37-39页 |
(一) 乡村:松散的交往空间和有限的文化传承能力 | 第37-38页 |
(二) 城市:密集的交往空间和作为文明中心的功能 | 第38-39页 |
四、综合分析:从乡村到城市的社会生活"公—私"观 | 第39-42页 |
第五章 对"城市共同体"的动态审思: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的视野 | 第42-49页 |
一、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的演进:共同体与个体的价值嬗变 | 第42-47页 |
(一) 人的依赖关系的发展阶段:共同体本位 | 第42-44页 |
(二) 物的依赖关系的发展阶段:个体本位 | 第44-46页 |
(三) 自由人联合体的可能:具有否定之否定意义的城市共同体 | 第46-47页 |
二、城市发展的问题与启示:现实思考及价值分析 | 第47-49页 |
第六章 结论:"城市共同体"作为人类社会组织形式的价值 | 第49-55页 |
一、城市作为共同体的内涵及其价值统一 | 第49-50页 |
二、"城市共同体"具有指向人类社会发展的远景价值 | 第50-51页 |
三、"城市共同体"具有对当代世界社会的现实价值 | 第51-53页 |
四、结语 | 第53-55页 |
注释 | 第55-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后记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