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高校—学科二模网构建及在一流学科布局分析中的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引言第12-2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文献综述第15-21页
        1.2.1 学科是高校发展与评估的核心第15-18页
        1.2.2 基于二模网联系的节点关联第18-20页
        1.2.3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一流学科研究第20-21页
        1.2.4 基于空间布局的高校与学科发展第21页
    1.3 研究设计与方法第21-23页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3-24页
    1.5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第24-25页
    1.6 技术路线第25-26页
    1.7 主要创新点概括第26-27页
2.理论框架:高校-学科二模网方法构建第27-44页
    2.1 高校-学科二模网及其特质第27-30页
        2.1.1 定义第27-28页
        2.1.2 特性第28-30页
    2.2 高校-学科二模网理论模型第30-33页
        2.2.1 数理模型第30-32页
        2.2.2 权重模型第32-33页
    2.3 高校-学科二模网模型特征第33-36页
        2.3.1 基于数理模型的性质第33-35页
        2.3.2 基于网络模型的性质第35-36页
    2.4 高校-学科二模网的测度方法第36-44页
        2.4.1 直接联系测度第38-39页
        2.4.2 共现网络测度第39-40页
        2.4.3 网络特征提取第40-44页
3.实证模型:高校-ESI学科二模网构建第44-75页
    3.1 数据采集与处理第44-45页
    3.2 高校-学科二模网的直接联系测度第45-67页
        3.2.1 整体网络测度第45-51页
        3.2.2 不同发展阶段的二模网分析第51-67页
    3.3 高校-学科二模网的间接联系测度第67-73页
        3.3.1 基于高校共现联系学科网络结构特征第67-69页
        3.3.2 基于奇异值分解方法的二模网特征分析第69-73页
    3.4 高校-ESI学科二模网特征总结第73-75页
4.应用分析:中国和美国高校-ESI一流学科二模网比较分析第75-114页
    4.1 中国高校-一流学科二模网第75-94页
        4.1.1 网络整体特征分析第75-80页
        4.1.2 不同发展层次的高校-一流学科二模网分析第80-92页
        4.1.3 中国高校-一流学科二模网的学科共现特征第92-94页
    4.2 美国高校-一流学科二模网测度第94-112页
        4.2.1 网络整体特征分析第94-99页
        4.2.2 不同发展阶段的二模网结构分析第99-110页
        4.2.3 学科群发展与高校共现第110-112页
    4.3 中美基于高校-学科二模网的一流学科发展布局比较第112-114页
5.高校-学科二模网的应用拓展第114-119页
    5.1 基于地理信息的城市-高校-学科群多层次网络第114-117页
    5.2 基于地理信息的高校-学科二模网特征可视化第117-118页
    5.3 高校-学科应用分析价值第118-119页
6.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第119-124页
    6.1 研究总结第119-122页
        6.1.1 高校-学科二模网络的构建及测度方法第119页
        6.1.2 高校-学科二模网络在ESI一流学科分布中的实证第119-121页
        6.1.3 高校-学科二模网络在中美两国的实证比较第121-122页
        6.1.4 高校-学科二模网络的特色应用拓展第122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22-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29页
致谢第129-130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30-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创新研究
下一篇:新设本科院校布局及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