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北柳孜运河遗址(2012-13)出土动物遗存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言 | 第7-8页 |
第2章 动物遗存出土概况 | 第8-11页 |
第3章 动物遗存鉴定 | 第11-45页 |
3.1 种属鉴定 | 第11-32页 |
3.1.1 唐代晚期 | 第11-13页 |
3.1.2 北宋时期 | 第13-25页 |
3.1.3 南宋(金)时期 | 第25-30页 |
3.1.4 明清时期 | 第30-31页 |
3.1.5 近现代 | 第31-32页 |
3.2 年龄鉴定 | 第32-39页 |
3.2.1 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3.2.2 哺乳纲动物年龄结构分析 | 第33-36页 |
3.2.3 软体动物年龄结构分析 | 第36-39页 |
3.3 骨骼表面痕迹鉴定 | 第39-45页 |
3.3.1 骨骼破碎度 | 第40-42页 |
3.3.2 表面改造痕迹 | 第42-45页 |
第4章 水牛、黄牛骨骼形态之对比 | 第45-55页 |
4.1 头骨、下颌骨及中轴骨 | 第45-47页 |
4.2 肩带及上肢骨 | 第47-51页 |
4.3 髋骨及下肢骨 | 第51-55页 |
第5章 相关问题的探讨 | 第55-60页 |
5.1 遗址动物遗存相关问题说明 | 第55-56页 |
5.2 古代居民对动物遗存的开发与利用 | 第56-58页 |
5.3 从动物遗存看柳孜的兴起与经济 | 第58-60页 |
第6章 结语 | 第60-62页 |
注释 | 第62-65页 |
附图 | 第65-73页 |
后记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