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教学法与教学组织论文

小学生自我调节学习及其影响因素对比研究--以上海、湖北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4-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7页
        1.1.1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会学习的要求第14-15页
        1.1.2 学习分析的要求第15-17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7-18页
    1.3 研究过程与方法第18-21页
        1.3.1 研究过程第18-19页
        1.3.2 研究方法第19-21页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问题第21-22页
        1.4.1 研究内容第21页
        1.4.2 研究问题第21-22页
    1.5 论文的结构第22-23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23-40页
    2.1 核心概念界定第23-30页
        2.1.1 自我调节学习第23-24页
        2.1.2 学习动机与成就目标第24-26页
        2.1.3 自我效能感第26-27页
        2.1.4 学业情绪第27-28页
        2.1.5 学校认同度第28页
        2.1.6 教师支持第28-29页
        2.1.7 家长行为第29-30页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30-40页
        2.2.1 自我调节学习研究现状第30-33页
        2.2.2 自我调节学习个体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第33-36页
        2.2.3 自我调节学习环境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第36-38页
        2.2.4 自我调节学习影响因素模型的相关研究第38-40页
第3章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第40-48页
    3.1 模型理论基础第40-42页
        3.1.1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第40页
        3.1.2 三元交互决定论第40-42页
    3.2 研究假设模型第42-44页
    3.3 模型指标第44-47页
    3.4 研究假设第47-48页
第4章 研究设计第48-56页
    4.1 研究对象第48页
    4.2 研究工具第48-54页
        4.2.1 学生自我调节学习及影响因素问卷第48-54页
        4.2.2 数据分析工具第54页
    4.3 问卷信效度分析第54-56页
第5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第56-101页
    5.1 不同地区小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总体特点及差异第56-60页
        5.1.1 小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总体特点第56-57页
        5.1.2 不同地区小学生自我调节学习差异比较第57-60页
    5.2 不同地区小学生自我调节学习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特点及差异第60-71页
        5.2.1 人口学变量基本情况及特点分析第60-68页
        5.2.2 不同地区小学生自我调节学习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第68-71页
    5.3 自我调节学习及各因素间的相关分析第71-76页
        5.3.1 上海地区因素间相关分析第71-73页
        5.3.2 湖北地区因素间相关分析第73-75页
        5.3.3 不同地区因素间相关分析比较讨论第75-76页
    5.4 自我调节学习及各因素间的聚类分析第76-82页
        5.4.1 上海地区学生样本聚类结果第77-79页
        5.4.2 湖北地区学生样本聚类结果第79-81页
        5.4.3 不同地区学生样本聚类比较讨论第81-82页
    5.5 小学生自我调节学习及其影响因素关系模型第82-101页
        5.5.1 初始模型设定与CFA第83-87页
        5.5.2 模型拟合与修正第87-91页
        5.5.3 模型评价第91-97页
        5.5.4 两地区模型比较与讨论第97-98页
        5.5.5 研究假设检验第98-101页
第6章 总结与反思第101-106页
    6.1 研究总结第101-104页
    6.2 研究创新点第104页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1页
附录第111-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同伴互助学习与小学生元认知发展研究
下一篇:五年级小学生数学素养的调查--以上海市四所学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