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契合与自主 | 第12-30页 |
(一) “偶然”的契合 | 第12-20页 |
1. 美育哲学基础:性善论 | 第13-17页 |
2. 美育本质:情感教育 | 第17-20页 |
(二) “必然”的自主 | 第20-30页 |
1. 实施手段不同:游戏、劳动与文学经典 | 第20-23页 |
2. 美育目标不同:社会公民与“诗意地安居” | 第23-26页 |
3. 指导思想不同:自然神论与泛神论 | 第26-30页 |
二、现代性与审美救赎 | 第30-44页 |
(一) 现代性的两对范畴 | 第30-31页 |
(二) 审美与救赎 | 第31-44页 |
1. 审美之后的批判 | 第31-36页 |
1.1 辩证的文艺观 | 第31-34页 |
1.2 “乡下人”自我身份的认同 | 第34-36页 |
2. 批判之后的救赎 | 第36-44页 |
2.1 回归“自然” | 第37-39页 |
2.2 生命的力 | 第39-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50页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