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自然科学总论论文--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科学的哲学原理论文

物理主义应如何看待知识论证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8-11页
    1.1 背景第8页
    1.2 本文的目的及思路说明第8-9页
    1.3 相关术语界定第9-11页
第2章 知识论证第11-16页
    2.1 知识论证提出的背景及内涵第11-13页
        2.1.1 背景第11-12页
        2.1.2 知识论证的内涵及意义第12-13页
    2.2 知识论证对物理主义的反驳第13-14页
        2.2.1 最低限度的物理主义——随附物理主义第13-14页
        2.2.2 知识论证对随附物理主义的反驳第14页
    2.3 知识论证的论证结构第14页
    2.4 对知识论证本身的质疑第14-16页
第3章 物理主义对知识论证的回应第16-23页
    3.1 物理主义对知识论证的回应策略分类第16页
    3.2 反驳知识论证的特定前提第16页
    3.3 拒斥现象知识,进而否认认识论上的裂沟第16-18页
        3.3.1 取消主义第17页
        3.3.2 能力假说第17页
        3.3.3 亲知说第17-18页
        3.3.4 反思A类-物理主义策略第18页
    3.4 否认、拒斥本体上的断裂第18-22页
        3.4.1 B类-物理主义的回应策略第18-21页
        3.4.2 反思B类-物理主义的回应策略第21-22页
    3.5 总结物理主义的回应策略第22-23页
第4章 反思知识论证和物理主义之间的论战第23-28页
    4.1 知识论证驳倒物理主义了吗?第23-24页
    4.2 反思物理主义对知识论证的回应第24-25页
    4.3 对物理主义自身的反思第25-28页
        4.3.1 概念“物理的”是否足够明确第25-26页
        4.3.2 忽视对世界图景的讨论第26-27页
        4.3.3 物理主义是否能够合理地作为本体论主张第27-28页
第5章 反思后的物理主义进路—金在权的功能还原论第28-34页
    5.1 界定物理主义的内涵第28页
    5.2 明确当代心身问题背后的世界图景第28-29页
    5.3 金在权的功能还原进路第29-32页
        5.3.1 心物还原是何以可能的?第29-31页
        5.3.2 金在权的功能还原模型第31-32页
    5.4 功能还原视域下的知识论证第32-34页
第6章 超越物理主义第34-40页
    6.1 描述的物理主义立场第34-36页
    6.2 中立一元论能否老树逢春?第36-38页
    6.3 设想一种新的世界图景观第38-39页
    6.4 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后记第43-45页
致谢第45-47页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陪都时期”对重庆科技思想发展和传播的影响
下一篇:中国生态政策性银行构建理论逻辑与运作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