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政策性银行构建理论逻辑与运作框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设立生态政策性银行的理论基础 | 第13-18页 |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3-14页 |
2.2 公共价值理论 | 第14-15页 |
2.3 金融功能扩展 | 第15-18页 |
第三章 设立生态政策性银行的必要性 | 第18-23页 |
3.1 完善绿色信贷体系的需要 | 第18-21页 |
3.2 健全政策性银行体系的需要 | 第21-23页 |
第四章 生态政策性银行的职能界定 | 第23-29页 |
4.1 生态融资职能 | 第23-25页 |
4.2 生态金融市场监管职能 | 第25页 |
4.3 生态金融研究规划职能 | 第25-26页 |
4.4 国际合作交流职能 | 第26-29页 |
4.4.1 加强与国际组织联系沟通 | 第26-27页 |
4.4.2 通过国际交流强化生态金融领域人才培训 | 第27-29页 |
第五章 生态政策性银行运行框架设计 | 第29-35页 |
5.1 资本金来源及补充渠道 | 第29-30页 |
5.1.1 资本金来源 | 第29-30页 |
5.1.2 资本金补充渠道 | 第30页 |
5.1.3 负债来源 | 第30页 |
5.2 资金运用方式 | 第30-32页 |
5.2.1 直接发放贷款方式 | 第31页 |
5.2.2 间接发放贷款方式 | 第31-32页 |
5.2.3 贴息方式 | 第32页 |
5.3 治理结构安排与组织机构设置 | 第32-35页 |
5.3.1 治理结构安排 | 第32-33页 |
5.3.2 组织机构设置 | 第33-35页 |
第六章 生态政策性银行运营的外部环境保障 | 第35-40页 |
6.1 健全政策法律体系 | 第35-36页 |
6.2 强化生态金融信息披露 | 第36-37页 |
6.3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 第37-38页 |
6.4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 第38-39页 |
6.5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第39-40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