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3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8-24页 |
1.1.1 创新网络研究忽视产业知识基础的影响 | 第18-20页 |
1.1.2 地理邻近对创新网络的影响争议不断 | 第20-21页 |
1.1.3 网络开放程度的边界困惑 | 第21-22页 |
1.1.4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愿景与困境 | 第22-24页 |
1.2 研究目标与问题 | 第24-25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24页 |
1.2.2 研究问题 | 第24-2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4 研究基础及方法 | 第26-28页 |
1.4.1 研究基础 | 第26-2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8-30页 |
第2章 创新网络研究综述 | 第30-46页 |
2.1 创新网络的知识图谱 | 第30-36页 |
2.1.1 关键词共线分析 | 第30-33页 |
2.1.2 重点文献分析 | 第33-36页 |
2.2 创新网络热点研究领域 | 第36-43页 |
2.2.1 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 | 第36-37页 |
2.2.2 创新网络与知识互动 | 第37-39页 |
2.2.3 多维邻近性与创新网络 | 第39-40页 |
2.2.4 产业创新网络研究 | 第40-42页 |
2.2.5 知识基础与创新网络 | 第42-43页 |
2.3 创新网络的研究评述 | 第43-46页 |
第3章 创新网络理论基础 | 第46-54页 |
3.1 关系地理学 | 第46-49页 |
3.1.1 关系地理学:从网络角度到网络理论化 | 第46-47页 |
3.1.2 网络理论的框架 | 第47-49页 |
3.2 社会资本 | 第49-51页 |
3.2.1 社会资本和网络本质 | 第49-50页 |
3.2.2 社会资本与区域发展 | 第50-51页 |
3.3 知识基础理论 | 第51-54页 |
第4章 中国生物医药与节能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历程 | 第54-80页 |
4.1 产业选择依据与产业界定 | 第54-56页 |
4.1.1 案例选择依据 | 第54页 |
4.1.2 产业界定 | 第54-56页 |
4.2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56-58页 |
4.3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概况 | 第58-66页 |
4.3.1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特征 | 第58-61页 |
4.3.2 生物医药产业知识基础结构 | 第61-63页 |
4.3.3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水平空间差异 | 第63-65页 |
4.3.4 政府行为对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影响 | 第65-66页 |
4.4 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概况 | 第66-80页 |
4.4.1 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特征 | 第66-69页 |
4.4.2 节能环保产业知识基础结构 | 第69-71页 |
4.4.3 节能环保产业创新水平空间差异 | 第71-72页 |
4.4.4 政府行为对节能环保产业创新影响 | 第72-80页 |
第5章 中国生物医药与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网络特征 | 第80-104页 |
5.1 解析和合成型产业创新网络特征 | 第80-84页 |
5.1.1 解析型产业创新网络特征 | 第80-81页 |
5.1.2 合成型产业创新网络特征 | 第81-84页 |
5.2 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 | 第84-87页 |
5.2.1 合作专利数据处理 | 第84-86页 |
5.2.2 中国工博会企业访谈 | 第86-87页 |
5.3 中国生物医药与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网络结构 | 第87-104页 |
5.3.1 网络群体内外关系 | 第87-93页 |
5.3.2 网络主体合作倾向 | 第93-95页 |
5.3.3 网络空间分布 | 第95-104页 |
第6章 中国生物医药与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 | 第104-127页 |
6.1 知识基础、网络结构、地理邻近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 第104-111页 |
6.1.1 结构嵌入与关系嵌入对创新绩效影响 | 第104-108页 |
6.1.2 三元闭包对创新绩效影响 | 第108-110页 |
6.1.3 地理邻近对创新绩效影响 | 第110-111页 |
6.2 变量测度 | 第111-113页 |
6.3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影响 | 第113-120页 |
6.3.1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负二项回归分析 | 第113-114页 |
6.3.2 解析型产业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影响机理分析 | 第114-120页 |
6.4 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影响 | 第120-127页 |
6.4.1 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负二项回归分析 | 第120-121页 |
6.4.2 合成型产业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影响机理分析 | 第121-127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7-142页 |
7.1 结论与讨论 | 第128-136页 |
7.1.1 解析型与合成型产业创新网络结构差异显著 | 第128-130页 |
7.1.2 知识基础与群体关系影响网络结构对创新的作用 | 第130-132页 |
7.1.3 封闭网络结构促进起步阶段的解析型产业创新 | 第132-133页 |
7.1.4 解析型产业本市和跨国主体间知识互动更强 | 第133-135页 |
7.1.5 邻近城市主体间知识互动促进合成型产业创新 | 第135-136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36-138页 |
7.2.1 比较不同知识基础产业创新网络差异 | 第136页 |
7.2.2 较全面的比较创新网络结构对创新的影响 | 第136-137页 |
7.2.3 比较不同空间尺度下知识互动方式 | 第137-138页 |
7.3 政策建议 | 第138-140页 |
7.3.1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建议 | 第138-139页 |
7.3.2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建议 | 第139-140页 |
7.4 研究展望 | 第140-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58页 |
后记 | 第158-160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60-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