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相关文献述评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7页 |
1.4 特色与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区域金融风险的理论研究 | 第18-25页 |
2.1 区域金融风险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2.1.1 区域 | 第18-19页 |
2.1.2 金融风险 | 第19-20页 |
2.1.3 区域金融风险 | 第20-21页 |
2.2 区域金融风险形成机制分析 | 第21-23页 |
2.2.1 自源性金融风险 | 第21-22页 |
2.2.2 传染性金融风险 | 第22页 |
2.2.3 上源性金融风险 | 第22-23页 |
2.3 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3-25页 |
2.3.1 宏观经济政策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 | 第23页 |
2.3.2 地方政府干预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 | 第23-24页 |
2.3.3 融资渠道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 | 第24-25页 |
第3章 区域金融风险监测指标体系设计 | 第25-33页 |
3.1 指标体系框架设计与理论指标选择 | 第25-28页 |
3.1.1 指标体系设计框架 | 第25-26页 |
3.1.2 理论指标选择 | 第26-28页 |
3.2 区域金融风险监测指标的遴选流程与指标体系确认 | 第28-30页 |
3.2.1 区域金融风险监测指标的遴选流程 | 第28-29页 |
3.2.2 区域金融风险监测指标体系确认 | 第29-30页 |
3.3 区域金融风险预警区间划分 | 第30-33页 |
3.3.1 预警区间设定的基本原则 | 第30-31页 |
3.3.2 预警临界值的确定 | 第31-32页 |
3.3.3 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 第32-33页 |
第4章 区域金融风险的统计度量 | 第33-37页 |
4.1 区域金融风险的度量方法选择 | 第33-35页 |
4.2 区域金融风险监测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第35-36页 |
4.3 区域金融风险指数合成 | 第36-37页 |
第5章 区域金融风险监测分析 | 第37-53页 |
5.1 区域金融风险状态比较 | 第37-43页 |
5.1.1 区域金融风险描述分析 | 第37-38页 |
5.1.2 区域金融风险变化趋势分析 | 第38-43页 |
5.2 区域金融风险分布动态演进与空间差异 | 第43-47页 |
5.2.1 区域金融风险分布的估计方法 | 第43-44页 |
5.2.2 区域金融风险分布的动态演进与差异 | 第44-47页 |
5.3 区域金融风险状态迁移特征分析 | 第47-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