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软件定义光网络体系架构 | 第15-25页 |
2.1 SDON分层架构及南北向接口 | 第15-17页 |
2.1.1 SDON分层架构 | 第15-16页 |
2.1.2 SDON北向接口 | 第16页 |
2.1.3 SDON南向接口 | 第16-17页 |
2.2 SDON各层技术原理 | 第17-20页 |
2.2.1 SDON应用平面技术 | 第17页 |
2.2.2 SDON控制平面技术 | 第17-18页 |
2.2.3 SDON传输平面技术 | 第18-20页 |
2.3 传统SDON控制通道相关技术及面临问题 | 第20-24页 |
2.3.1 传统SDON架构下控制通道的基本概念 | 第20页 |
2.3.2 传统SDON架构下控制通道的通信方式 | 第20-21页 |
2.3.3 传统SDON架构下二层和三层控制通道的建立 | 第21-22页 |
2.3.4 控制通道传输协议之OpenFlow简介 | 第22-23页 |
2.3.5 传统SDON架构下控制通道面临的问题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基于光时分复用技术的光网络控制通道的构建方法 | 第25-57页 |
3.1 光时分复用技术简介 | 第25-29页 |
3.1.1 光时分复用技术基本概念及原理 | 第25-26页 |
3.1.2 光时分复用关键技术 | 第26-28页 |
3.1.3 光时分复用网络 | 第28-29页 |
3.2 基于光时分复用技术控制通道的路径选择 | 第29-31页 |
3.3 基于光时分复用技术控制通道的频谱资源分配方法 | 第31-35页 |
3.4 具体案例简要说明s | 第35-36页 |
3.5 Java仿真平台搭建 | 第36-42页 |
3.5.1 Java技术相关介绍 | 第37-40页 |
3.5.2 IDEA编程集成环境介绍 | 第40-42页 |
3.6 仿真方案及结果 | 第42-56页 |
3.6.1 仿真系统组成 | 第42-49页 |
3.6.2 仿真方案及结果 | 第49-5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基于光网络控制通道的多控制器协同控制方案 | 第57-74页 |
4.1 多控制器协同控制架构 | 第57-60页 |
4.1.1 垂直控制架构 | 第57-58页 |
4.1.2 水平控制架构 | 第58-60页 |
4.2 基于光网络控制通道的多控制器协同控制架构 | 第60-65页 |
4.2.1 多控制器协同控制架构设计 | 第61-62页 |
4.2.2 控制层东西向控制通道构建方法 | 第62-64页 |
4.2.3 控制信令传输过程 | 第64-65页 |
4.3 仿真方案及结果 | 第65-73页 |
4.3.1 扩展模块设计 | 第65-68页 |
4.3.2 仿真方案及结果 | 第68-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基于光网络控制通道的保护机制 | 第74-92页 |
5.1 网络生存性的基本概念 | 第74-77页 |
5.2 光网络控制通道保护的必要性 | 第77-80页 |
5.2.1 光层保护的必要性及优势 | 第77-78页 |
5.2.2 SDON架构中控制通道保护的必要性 | 第78-80页 |
5.3 基于光网络控制通道的保护机制 | 第80-84页 |
5.3.1 控制层保护机制 | 第80-82页 |
5.3.2 传输层保护机制 | 第82-84页 |
5.4 仿真方案及结果 | 第84-91页 |
5.4.1 扩展模块设计 | 第84-88页 |
5.4.2 仿真方案及结果 | 第88-9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