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与契丹关系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绪论 | 第12-26页 |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 第18-20页 |
四、契丹的兴起与唐代的契丹 | 第20-26页 |
第一章 唐对契丹的管理 | 第26-54页 |
一、契丹羁縻府州的设置 | 第26-35页 |
(一) 松漠都督府及羁縻州的设置 | 第26-30页 |
(二) 契丹地区设置羁縻府州的原因分析 | 第30-31页 |
(三) 羁縻府州管理体制 | 第31-34页 |
(四) 契丹羁縻府州的影响 | 第34-35页 |
二、唐对契丹的册封 | 第35-42页 |
(一) 唐对契丹首领的册封 | 第35-40页 |
(二) 受册封号及相关规定 | 第40-42页 |
三、唐管理契丹的军政机构 | 第42-49页 |
(一) 军政机构的设置与演变 | 第42-47页 |
(二) 军政机构的职能及权限 | 第47-49页 |
四、契丹对唐的政治义务:纳质与宿卫 | 第49-54页 |
(一) 子弟入质 | 第49-51页 |
(二) 入朝宿卫 | 第51-54页 |
第二章 唐与契丹的“和亲” | 第54-76页 |
一、唐与契丹和亲过程 | 第54-58页 |
(一) 永乐公主出嫁契丹首领李失活、娑固 | 第54-55页 |
(二) 燕郡公主出嫁契丹首领郁于、吐于 | 第55-56页 |
(三) 东华公主出嫁契丹首领邵固 | 第56页 |
(四) 静乐公主出嫁契丹首领李怀秀 | 第56-58页 |
二、唐与契丹和亲的现实需求 | 第58-66页 |
(一) 孤立和牵制突厥 | 第59-60页 |
(二) 阻止渤海势力西扩 | 第60-62页 |
(三) 重点防御西北,减轻东北地区军事压力 | 第62-66页 |
三、和亲的影响 | 第66-76页 |
(一) 政治上的影响 | 第66-68页 |
(二) 契丹物资上的丰富 | 第68-71页 |
(三) 中原文化在契丹的传播 | 第71-73页 |
(四) 日常生活的影响 | 第73-76页 |
第三章 唐与契丹经济往来 | 第76-100页 |
一、贡赐贸易 | 第76-92页 |
(一) 契丹的朝贡 | 第88-90页 |
(二) 贡赐物品 | 第90-92页 |
二、互市贸易 | 第92-97页 |
(一) 互市管理 | 第93-95页 |
(二) 唐与契丹的互市状况 | 第95-97页 |
三、经济交往及其作用 | 第97-100页 |
第四章 唐与契丹的战争 | 第100-118页 |
一、唐前期与契丹的冲突 | 第100-101页 |
二、武则天时期与契丹的战争 | 第101-104页 |
三、唐玄宗时期唐与契丹的战争 | 第104-111页 |
(一) 营州之战 | 第104-105页 |
(二) 北山之战 | 第105-107页 |
(三) 都山之战 | 第107页 |
(四) 张守珪战契丹 | 第107-109页 |
(五) 安禄山进攻契丹 | 第109-110页 |
(六) 松漠之战 | 第110-111页 |
四、唐后期与契丹的战争 | 第111-112页 |
五、唐与契丹战争影响 | 第112-118页 |
结语 | 第118-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2页 |
附录一 唐代内迁的两个契丹家族 | 第132-152页 |
一、李光弼家族 | 第132-141页 |
二、王武俊家族 | 第141-152页 |
附录二 唐与契丹关系大事年表 | 第152-164页 |
致谢 | 第164-165页 |
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