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7-19页 |
1.1.1 基于笔者硕士研究背景下的拓展 | 第17-18页 |
1.1.2 基于我国背景下的现实思考 | 第18页 |
1.1.3 基于收费公路行业背景下的现实思考 | 第18-1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9-26页 |
1.2.1 整体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2.2 专题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2.3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第23-26页 |
1.3 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实际意义 | 第26-28页 |
1.3.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26-27页 |
1.3.2 研究的实际意义 | 第27-28页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思路及内容框架 | 第28-32页 |
1.4.1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8页 |
1.4.2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28-30页 |
1.4.3 论文的内容框架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内涵界定 | 第32-44页 |
2.1 收费公路内涵界定 | 第32-35页 |
2.1.1 收费公路的含义 | 第32-33页 |
2.1.2 收费公路的属性 | 第33-34页 |
2.1.3 收费公路的分类 | 第34-35页 |
2.2 规制内涵界定 | 第35-39页 |
2.2.1 政府规制的概念界定 | 第35-37页 |
2.2.2 政府规制的分类 | 第37页 |
2.2.3 对内生性规制的特别说明 | 第37-39页 |
2.3 市场机制内涵界定 | 第39-40页 |
2.3.1 市场的含义 | 第39页 |
2.3.2 市场机制的含义及特点 | 第39-40页 |
2.4 政府规制和市场机制协调的涵义 | 第40-41页 |
2.5 政府规制和市场机制边界的涵义 | 第41页 |
2.6 政府规制和市场机制协调与边界的实质 | 第41-42页 |
2.6.1 实质的一般性定义 | 第41-42页 |
2.6.2 实质的具体细化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收费公路行业政府规制与市场机制的现状 | 第44-63页 |
3.1 收费公路行业现状 | 第45-49页 |
3.1.1 “九五”期间收费公路状况述评 | 第45-46页 |
3.1.2 “十五”期间收费公路状况述评 | 第46-47页 |
3.1.3 “十一五”期间收费公路状况述评 | 第47-49页 |
3.2 收费公路行业外生性规制现状 | 第49-56页 |
3.2.1 收费公路外生性规制分析范围界定 | 第49-52页 |
3.2.2 所选范围现状分析 | 第52-56页 |
3.3 收费公路行业内生性规制现状 | 第56-58页 |
3.3.1 收费公路行业内生性规制整体现状 | 第56-57页 |
3.3.2 政府还贷性收费公路内生性规制现状 | 第57-58页 |
3.3.3 经营性收费公路内生性规制现状 | 第58页 |
3.4 收费公路行业市场机制现状 | 第58-61页 |
3.4.1 收费公路行业市场化涉及的法律 | 第58页 |
3.4.2 收费公路行业运用市场机制的领域 | 第58-59页 |
3.4.3 收费公路行业市场运作的模式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四章 收费公路行业政府规制与市场机制现状评价 | 第63-78页 |
4.1 对收费公路政策的评价 | 第63-65页 |
4.1.1 收费公路政策的作用 | 第63-64页 |
4.1.2 收费公路政策的目的 | 第64-65页 |
4.2 对外生性规制的评价 | 第65-67页 |
4.2.1 政府外生性规制缺位 | 第65-66页 |
4.2.2 政府外生性规制越位 | 第66-67页 |
4.3 对内生性规制的评价 | 第67-68页 |
4.3.1 内生性规制行为 | 第67页 |
4.3.2 内生性规制下企业活力 | 第67-68页 |
4.3.3 内生性规制效果 | 第68页 |
4.4 发挥市场机制的评价 | 第68-70页 |
4.4.1 法律层面 | 第68页 |
4.4.2 市场机制提供主体的内外部环境 | 第68-69页 |
4.4.3 运用市场机制的结果 | 第69-70页 |
4.5 收费公路行业政府规制与市场机制协调及效率边界研究的必要性 | 第70-77页 |
4.5.1 历史维度:各国危机的启示 | 第70-72页 |
4.5.2 现实维度:一般行业的现实案例 | 第72-73页 |
4.5.3 理论维度:博弈论的证明 | 第73-75页 |
4.5.4 实践维度:收费公路行业的实际 | 第75-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五章 分析阶段一:历史借鉴及基本协调关系确定 | 第78-97页 |
5.1 政府规制与市场机制间关系的历史演变 | 第78-87页 |
5.1.1 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论演变 | 第78-81页 |
5.1.2 二者之间关系的实践演变 | 第81-84页 |
5.1.3 国内外理论及实践的评价 | 第84-87页 |
5.2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争论(互补与替代之争) | 第87-89页 |
5.2.1 关于替代论的说法与争论 | 第87-88页 |
5.2.2 关于互补论的说法与争论 | 第88-89页 |
5.3 政府规制与市场机制间相关关系的界定 | 第89-96页 |
5.3.1 替代与互补的经济定义 | 第89-91页 |
5.3.2 市场机制的经济机理 | 第91-93页 |
5.3.3 政府规制的经济机理 | 第93页 |
5.3.4 政府规制与市场机制的相关关系 | 第93-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六章 分析阶段二:基本协调关系下的领域边界 | 第97-113页 |
6.1 领域区分的原由和必要性 | 第97-99页 |
6.1.1 自然垄断行业整体启示 | 第97-98页 |
6.1.2 特定行业启示 | 第98页 |
6.1.3 具体业务领域判断时争论的启示 | 第98-99页 |
6.2 业务领域区分方法一:自然垄断理论 | 第99-101页 |
6.2.1 第一阶段:自然条件决定论 | 第99页 |
6.2.2 第二阶段:自然条件决定论→自然条件+规模经济 | 第99-100页 |
6.2.3 第三阶段:自然条件+规模经济→规模经济 | 第100-101页 |
6.2.4 第四阶段:规模经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成本劣加性 | 第101页 |
6.3 业务领域区分方法二:试错实践与理论 | 第101-102页 |
6.3.1 实践演变中的事实描述 | 第101-102页 |
6.3.2 威廉·鲍莫尔的理论观点 | 第102页 |
6.4 业务领域区分方法三:实际产业借鉴 | 第102-104页 |
6.4.1 整体业务梳理 | 第103页 |
6.4.2 自然垄断性业务与竞争性业务 | 第103-104页 |
6.5 对现有区分方法的评价 | 第104-105页 |
6.5.1 对自然垄断理论的评价 | 第104页 |
6.5.2 对试错实践和理论的评价 | 第104-105页 |
6.5.3 对实际产业借鉴的评价 | 第105页 |
6.6 区分标准的构建 | 第105-108页 |
6.6.1 基本模型介绍——波特五力模型 | 第106页 |
6.6.2 模型参数说明 | 第106-107页 |
6.6.3 模型修正和判断标准设计 | 第107-108页 |
6.6.4 判断标准实证检验 | 第108页 |
6.7 收费公路行业整体业务梳理 | 第108-110页 |
6.7.1 收费公路行业主要业务梳理 | 第109页 |
6.7.2 收费公路行业辅助业务梳理 | 第109页 |
6.7.3 收费公路行业业务汇总、同类合并及确定 | 第109-110页 |
6.8 收费公路行业业务领域的区分 | 第110-111页 |
6.8.1 自然垄断性和竞争性业务领域判断 | 第110-111页 |
6.8.2 自然垄断性和竞争性业务领域确定 | 第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七章 分析阶段三:分领域下的机制选择、边界及设计 | 第113-130页 |
7.1 母机制构建 | 第113-117页 |
7.1.1 自然垄断业务领域:替代关系下的机制选择 | 第113-116页 |
7.1.2 竞争性业务领域:互补关系下的机制选择 | 第116-117页 |
7.2 子机制设计:最佳配合方式与具体设计 | 第117-123页 |
7.2.1 子机制最佳配合方式的选择 | 第117-120页 |
7.2.2 子机制的具体设计 | 第120-123页 |
7.3 子机制边界评判标准构建与子机制“度”的判断 | 第123-128页 |
7.3.1 现有评判标准梳理 | 第123-126页 |
7.3.2 评判标准的综合评判 | 第126页 |
7.3.3 评判标准的选择与构建 | 第126-127页 |
7.3.4 子机制的度 | 第127-128页 |
7.4 机制选择的额外说明 | 第128页 |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第八章 分析阶段四:动态分析、调整与说明 | 第130-138页 |
8.1 基于特定时代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30-132页 |
8.1.1 主导目标的影响 | 第130-131页 |
8.1.2 利益主体的强弱 | 第131页 |
8.1.3 生产力因素 | 第131-132页 |
8.1.4 国际环境的影响 | 第132页 |
8.2 基于时代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32-134页 |
8.2.1 过往政策导向的路径依赖 | 第132-133页 |
8.2.2 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133页 |
8.2.3 技术进步的影响 | 第133页 |
8.2.4 区域范围变动的影响 | 第133-134页 |
8.3 对于收费公路行业业务领域的动态分析、调整与说明 | 第134-135页 |
8.3.1 收费公路行业业务领域动态发展趋势及说明 | 第134-135页 |
8.3.2 收费公路行业业务领域判别标准动态说明 | 第135页 |
8.4 对于收费公路行业机制选择的动态分析与说明 | 第135-137页 |
8.4.1 政府规制动态周期说明 | 第136页 |
8.4.2 收费公路行业业务领域变动时的机制调整 | 第136页 |
8.4.3 动态下机制边界评判标准的说明 | 第136-137页 |
本章小结 | 第137-138页 |
结论 | 第138-141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38-140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40-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5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52-154页 |
致谢 | 第154-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