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2-17页 |
1.2.1 黄土边坡剥落病害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黄土边坡剥落病害处治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存在的问题 | 第15-17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黄土区公路边坡剥落的自然环境分析 | 第18-26页 |
2.1 地质环境 | 第18-21页 |
2.1.1 黄土高原地质概况 | 第18-19页 |
2.1.2 黄土高原地貌概况 | 第19-21页 |
2.1.3 地层分布概况 | 第21页 |
2.2 气候环境 | 第21-24页 |
2.2.1 气温 | 第22页 |
2.2.2 降雨 | 第22-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黄土边坡剥落的类型及主要特点 | 第26-46页 |
3.1 黄土边坡剥落的类型 | 第26-36页 |
3.1.1 按剥落形态划分 | 第26-29页 |
3.1.2 按剥落层厚度划分 | 第29-30页 |
3.1.3 按剥落成因划分 | 第30-36页 |
3.2 黄土边坡剥落的主要特点 | 第36-45页 |
3.2.1 剥落面和极限边坡坡率的一致性 | 第36-39页 |
3.2.2 剥落病害发生的向阳性 | 第39页 |
3.2.3 剥落病害发生的集中性 | 第39-40页 |
3.2.4 剥落病害发生的粒度相关性 | 第40-42页 |
3.2.5 边坡剥落发生的易溶盐相关性 | 第42-43页 |
3.2.6 剥落病害发生的坡型相关性 | 第43页 |
3.2.7 剥落病害发生的土性相关性 | 第43-44页 |
3.2.8 剥落病害发生的地域性 | 第44-4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黄土边坡剥落预测评价方法 | 第46-56页 |
4.1 黄土边坡剥落发育的地质状况 | 第46-49页 |
4.1.1 黄土边坡剥落发育的地层岩性状况 | 第46-47页 |
4.1.2 黄土边坡剥落发育的地形地貌状况 | 第47-48页 |
4.1.3 黄土边坡剥落发育的地质构造状况 | 第48-49页 |
4.1.4 黄土边坡剥落发育的坡型坡度状况 | 第49页 |
4.2 黄土边坡剥落发育的季节性气温状况 | 第49-50页 |
4.3 黄土边坡剥落病害预测评价方法 | 第50-55页 |
4.3.1 基于可拓学理论的边坡剥落病害发育程度评价模型 | 第51-52页 |
4.3.2 工程应用 | 第52-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黄土边坡剥落病害的理论分析 | 第56-89页 |
5.1 黄土边坡剥落的影响因素 | 第56-59页 |
5.1.1 内在因素 | 第56-57页 |
5.1.2 外在因素 | 第57-58页 |
5.1.3 人为因素 | 第58-59页 |
5.2 黄土边坡剥落病害的机理 | 第59-87页 |
5.2.1 边坡开挖扰动产生剥落的机理 | 第59-71页 |
5.2.2 施工机械冲击导致边坡剥落病害的机理 | 第71-78页 |
5.2.3 冻融导致黄土边坡剥落的产生机理 | 第78-8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六章 黄土边坡剥落病害处治技术现场试验 | 第89-108页 |
6.1 营养麦草泥+网锚植草在黄土边坡剥落病害处治中的试验研究 | 第89-92页 |
6.1.1 试验概况 | 第89-90页 |
6.1.2 试验设计 | 第90-91页 |
6.1.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91-92页 |
6.2 客土喷播在黄土边坡剥落病害处治中的试验研究 | 第92-96页 |
6.2.1 试验概况 | 第92-93页 |
6.2.2 试验设计 | 第93-94页 |
6.2.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94-96页 |
6.3 土工格室技术在黄土边坡剥落病害处治中的试验研究 | 第96-100页 |
6.3.1 试验概况 | 第96页 |
6.3.2 试验设计 | 第96-99页 |
6.3.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99-100页 |
6.4 穴种防护在黄土边坡剥落病害处治中的试验研究 | 第100-104页 |
6.4.1 试验概况 | 第100页 |
6.4.2 试验设计 | 第100-102页 |
6.4.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102-104页 |
6.5 骨架植物在黄土边坡剥落病害处治中的试验研究 | 第104-105页 |
6.5.1 试验概况 | 第104页 |
6.5.2 试验设计 | 第104-105页 |
6.5.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105页 |
6.6 其他试验观测段黄土边坡剥落病害处治效果分析 | 第105-107页 |
6.6.1 全坡面圬工技术处治黄土边坡剥落病害试验观测及效果分析 | 第105-106页 |
6.6.2 宽台、低坡、平台植树处治黄土边坡剥落病害试验观测及效果分析 | 第106-107页 |
6.6.3 对边坡不作防护情况观测及效果分析 | 第107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七章 黄土边坡剥落病害处治技术 | 第108-136页 |
7.1 坡型设计 | 第108-113页 |
7.1.1 坡型的优化 | 第108页 |
7.1.2 坡比的确定 | 第108-110页 |
7.1.3 单级坡高的确定 | 第110-111页 |
7.1.4 平台的约束 | 第111页 |
7.1.5 黄延公路路堑边坡剥落病害处治的最优坡型设计 | 第111-113页 |
7.2 综合处治技术 | 第113-119页 |
7.2.1 植物处治技术 | 第113-115页 |
7.2.2 工程处治技术 | 第115-119页 |
7.3 黄土边坡剥落病害处治技术建议 | 第119-121页 |
7.3.1 黄土边坡坡面剥落处治方案的选择 | 第119-121页 |
7.3.2 黄土边坡剥落病害综合处治技术 | 第121页 |
7.4 黄土边坡剥落病害处治方案优选方法 | 第121-129页 |
7.4.1 熵权决策法原理 | 第123-126页 |
7.4.2 工程实例 | 第126-129页 |
7.5 黄土边坡防排水技术 | 第129-134页 |
7.5.1 边坡截水沟 | 第129-131页 |
7.5.2 边坡急流槽 | 第131-132页 |
7.5.3 边坡坡脚边沟 | 第132-133页 |
7.5.4 边坡仰斜排水孔排水 | 第133-134页 |
7.5.5 骨架护坡排水 | 第134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134-136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136-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14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生产项目 | 第143-144页 |
致谢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