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基于商业银行信贷渠道视角的中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性研究

目录第3-6页
图表目录第6-7页
中文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8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5页
    1.2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第15-16页
        1.2.1 研究角度的选取第15页
        1.2.2 论文结构第15-16页
    1.3 本文的创新点第16-17页
    1.4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17-18页
第二章 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理论与研究综述第18-29页
    2.1 西方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理论第18-20页
        2.1.1 银行信贷渠道第18页
        2.1.2 资产负债表渠道第18-19页
        2.1.3 两种信贷渠道的比较第19-20页
    2.2 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有效性的比较研究第20-25页
        2.2.1 国外主要研究成果第20-21页
        2.2.2 国内主要研究成果第21-25页
    2.3 关于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性的研究成果第25-29页
        2.3.1 国外关于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研究第25页
        2.3.2 国内关于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研究第25-29页
第三章 中国存款准备金政策传导渠道分析第29-40页
    3.1 货币政策传导的两阶段第29-33页
        3.1.1 货币政策传导的内部渠道:第一阶段第30-31页
        3.1.2 货币政策传导的外部渠道:第二阶段第31页
        3.1.3 内部传导与外部传导的相互关系第31-32页
        3.1.4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传导机制第32-33页
    3.2 中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第33-37页
        3.2.1 制度初创时期(1984年—1987年)第33页
        3.2.2 直接调控工具作用时期(1987—1998年)第33-34页
        3.2.3 1998年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第34-35页
        3.2.4 成熟运用时期(1999年—2006年)第35页
        3.2.5 2006年以来频繁使用时期第35-37页
    3.3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为中国日常货币政策工具的原因第37-40页
        3.3.1 存款准备金率是影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工具第37页
        3.3.2 公开市场操作的局限性第37-38页
        3.3.3 利率政策的局限性第38页
        3.3.4 中国具备存准率发挥作用的条件第38-40页
第四章 中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第40-53页
    4.1 内部传导渠道的实证分析第40-46页
        4.1.1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第40-43页
        4.1.2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第43-46页
    4.2 内部传导渠道分析的拓展第46-50页
        4.2.1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第46-47页
        4.2.2 协整检验与分析第47-49页
        4.2.3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第49-50页
    4.3 外部传导渠道的实证分析第50-53页
        4.3.1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第50-51页
        4.3.2 协整检验与分析第51-52页
        4.3.3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第52-53页
第五章 影响中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性的原因分析第53-60页
    5.1 银行信贷供给影响因素的理论演绎第53-55页
    5.2 从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角度分析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第55-60页
        5.2.1 对商业银行准备金结构的分析第55-57页
        5.2.2 对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结构的分析第57-58页
        5.2.3 对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结构的分析第58-60页
第六章 提升中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性的建议第60-67页
    6.1 完善中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对策与建议第60-65页
        6.1.1 完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法律法规第60页
        6.1.2 改善准备金资产的构成第60-61页
        6.1.3 扩大准备金缴存适用的负债范围第61-62页
        6.1.4 完善差别准备金制度第62页
        6.1.5 适当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第62-63页
        6.1.6 建立法定二级准备金第63页
        6.1.7 取消准备金付息制度第63-65页
    6.2 改善存款准备金政策配套工具的建议第65-67页
        6.2.1 建立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第65-66页
        6.2.2 金融市场的完善第66-67页
第七章 未来中国存款准备金政策展望第67-70页
    7.1 西方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演变趋势的借鉴第67页
    7.2 对中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发展的短期展望第67-68页
    7.3 对中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发展的长期展望第68-70页
结论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附录第74-82页
后记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机制研究--兼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下一篇:全球供应链策略下的供应商管理--以美国爱默思产品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