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地方金融事业论文

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机制研究--兼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7-16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7-8页
    1.2 本文框架及研究方法第8-9页
        1.2.1 本文框架第8页
        1.2.2 研究方法第8-9页
    1.3 文献综述第9-15页
        1.3.1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9-11页
        1.3.2 理论研究文献综述第11-13页
        1.3.3 计量研究文献综述第13-14页
        1.3.4 构建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理论探讨第14-15页
    1.4 小结第15-16页
2 历史考察—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过程第16-24页
    2.1 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第16-21页
        2.1.1 伦敦第16-18页
        2.1.2 纽约第18-19页
        2.1.3 东京第19-21页
    2.2 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第21-23页
        2.2.1 新加坡第21-22页
        2.2.2 香港第22-23页
    2.3 小结第23-24页
3 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机制第24-32页
    3.1 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条件第24-28页
        3.1.1 地理条件第24-25页
        3.1.2 经济条件第25-26页
        3.1.3 金融条件第26-27页
        3.1.4 制度条件第27-28页
    3.2 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路径第28-30页
        3.2.1 市场自发形成第28-29页
        3.2.2 国家主导建构第29页
        3.2.3 两种形成路径的比较第29-30页
        3.2.4 混合模式第30页
    3.3 启示---上海的选择第30-31页
    3.4 小结第31-32页
4 案例实证—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第32-49页
    4.1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第32-35页
        4.1.1 深厚的历史渊源第32-34页
        4.1.2 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第34页
        4.1.3 金融市场发展较快第34-35页
        4.1.4 金融生态环境良好第35页
    4.2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现状的spss主成分分析第35-45页
        4.2.1 指标的选取第35-37页
        4.2.2 主成份分析法介绍第37-39页
        4.2.3 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主成份分析第39-45页
    4.3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存在的问题第45-48页
        4.3.1 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第46页
        4.3.2 金融机构缺乏国际竞争力第46-47页
        4.3.3 金融人才环境仍需改善第47页
        4.3.4 制度环境发展相对滞后第47-48页
    4.4 小结第48-49页
5 政策建议与展望第49-53页
    5.1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政策建议第49-52页
        5.1.1 健全金融市场体系第49-50页
        5.1.2 完善金融机构体系第50-51页
        5.1.3 加快改善金融人才环境第51页
        5.1.4 着力完善金融制度环境第51-52页
    5.2 结语与展望第52-53页
注释第53-54页
附录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致谢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单掺Tm3+激光器功率提高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商业银行信贷渠道视角的中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