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22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1页 |
(一)宏观大环境对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第8-9页 |
(二)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兴未艾 | 第9-10页 |
(三)能效服务是电力行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抓手 | 第10-11页 |
二、电力能效服务的相关理论 | 第11-14页 |
(一)电力能效服务的相关概念 | 第11-12页 |
(二)电力能效管理模式 | 第12-14页 |
三、国内外能效管理实践综述 | 第14-20页 |
(一)国内外能效管理实践成果简介 | 第14-19页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第19-20页 |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以及方法 | 第20-21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20-21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2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1页 |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21-22页 |
第一章 电力行业作为公共服务部门开展能效服务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第22-27页 |
一、电力行业作为公共服务部门的本质论述 | 第22-25页 |
(一)电力行业的公共性特征 | 第23页 |
(二)电力行业的服务性特征 | 第23-24页 |
(三)电力行业的效益性特征 | 第24-25页 |
二、电力行业开展能效服务的必要性 | 第25-26页 |
(一)国家节能减排形势和政策要求电网公司主动开展能效服务 | 第25页 |
(二)市场迫切需要专业规范的能效服务 | 第25页 |
(三)构建能效服务网络是国家电网公司建设能效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 第25-26页 |
三、电力行业开展能效服务的可能性 | 第26-27页 |
(一)公司开展社会能效服务具有独特优势 | 第26页 |
(二)建设能效服务体系能够实现用电企业和电网企业的双赢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常州供电公司开展公共能效服务工作的动因 | 第27-31页 |
一、国家建设能效服务体系的需要 | 第27-28页 |
二、常州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能效服务的期盼和需要 | 第28-29页 |
(一)开展能效服务活动是常州地方发展的现实需要 | 第28-29页 |
(二)获取能效服务是常州现代企业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 第29页 |
三、常州供电公司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常州供电公司构建电力能效服务机制的实践 | 第31-51页 |
一、常州供电公司开展能效服务工作主要做法 | 第31-47页 |
(一)主动响应,积极开展能效服务试点工作 | 第31页 |
(二)深入调研,组建能效服务网络小组 | 第31-33页 |
(三)充分沟通,创建能效服务网络小组工作机制 | 第33-42页 |
(四)认真组织,扎实开展能效服务小组活动 | 第42-45页 |
(五)引入经验,成立全国首家节能俱乐部 | 第45-47页 |
二、常州供电公司开展能效服务的主要成效 | 第47-48页 |
(一)产生典型的经济效益 | 第47页 |
(二)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 | 第47-48页 |
(三)树立良好的品牌效应 | 第48页 |
三、常州供电公司建设能效服务机制的困境 | 第48-51页 |
(一)能效服务的专业队伍结构以及业务技能有待进一步加强 | 第48-49页 |
(二)能效服务小组实施能服务的经费来源渠道狭窄 | 第49页 |
(三)开展能效服务的政府错位 | 第49页 |
(四)企业开展能效服务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 第49-51页 |
第四章 进一步完善电力能效服务的若干建议 | 第51-54页 |
一、培养专业的能效服务队伍 | 第51-52页 |
(一)不断学习借鉴,组建所属专业能效服务公司 | 第51页 |
(二)加强专业学习,提高能效服务队伍服务水平 | 第51-52页 |
二、建立多元的筹资渠道 | 第52页 |
三、加强对电力能效服务的政策引导 | 第52-53页 |
四、加大全社会节能宣传引导力度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