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序言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1.3 我国现行户籍政策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3.1 户籍政策现存问题研究 | 第10-12页 |
1.3.1.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1.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户籍政策改革障碍研究 | 第12-13页 |
1.3.3 户籍政策优化策略研究 | 第13-14页 |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创新点与难点 | 第15-16页 |
1.5.1 创新点 | 第15页 |
1.5.2 难点 | 第15-16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2.1 公共政策终结的核心概念及分析框架 | 第16-17页 |
2.2 公共政策终结策略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3 我国户籍政策综述及现存主要问题 | 第19-30页 |
3.1 我国户籍政策综述 | 第19-22页 |
3.1.1 户籍政策形成阶段(1949-1957) | 第19页 |
3.1.2 户籍政策强化阶段(1958-1980) | 第19-20页 |
3.1.3 户籍政策改革阶段(1981-2012) | 第20-22页 |
3.2 我国户籍政策的政策实效 | 第22-25页 |
3.2.1 户籍政策的有效功能 | 第23页 |
3.2.2 户籍政策的异化功能 | 第23-25页 |
3.3 我国现行户籍政策的主要问题 | 第25-30页 |
3.3.1 阻碍公民身份平等、教育、就业基本权利的实现 | 第25-27页 |
3.3.1.1 阻碍公民身份平等权及享受公平社会保障权利的实现 | 第25页 |
3.3.1.2 阻碍公民接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实现 | 第25-26页 |
3.3.1.3 阻碍公民就业权的平等实现 | 第26-27页 |
3.3.2 制约经济发展,阻碍城市化进程 | 第27-28页 |
3.3.2.1 阻碍城市聚集功能的有效发挥 | 第27-28页 |
3.3.2.2 阻碍农业现代化进程 | 第28页 |
3.3.3 固化经济社会二元结构,阻碍社会和谐发展 | 第28-29页 |
3.3.4 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对统计人口数据及实施有效管理的需要 | 第29-30页 |
4 户籍政策终结的必要性及策略选择 | 第30-37页 |
4.1 我国户籍政策终结的必要性 | 第30-31页 |
4.2 户籍政策终结的非正式终结策略选择 | 第31-34页 |
4.2.1 政策终结策略选择及利弊分析 | 第31-33页 |
4.2.1.1 休克策略 | 第31页 |
4.2.1.2 缓冲策略 | 第31-32页 |
4.2.1.3 桥梁策略 | 第32页 |
4.2.1.4 逆动策略 | 第32-33页 |
4.2.2 户籍政策的非正式终结策略选择分析 | 第33-34页 |
4.3 我国户籍政策终结的实际意义 | 第34-37页 |
4.3.1 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 | 第34页 |
4.3.2 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促进广泛的社会公平 | 第34-35页 |
4.3.3 有利于推动城市化进程 | 第35页 |
4.3.4 有利于推动社会结构转型 | 第35-37页 |
5 基于策略选择的户籍政策终结障碍分析 | 第37-45页 |
5.1 户籍政策相关政策制定者及执行者的文化意识障碍 | 第37-38页 |
5.1.1 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局限 | 第37页 |
5.1.2 政策发展方向认识不统一 | 第37-38页 |
5.2 户籍政策配套政策的障碍 | 第38-41页 |
5.2.1 土地政策 | 第38-39页 |
5.2.2 就业政策 | 第39-40页 |
5.2.3 社会保障政策 | 第40-41页 |
5.3 户籍政策所影响的相关利益集团的阻碍 | 第41-42页 |
5.3.1 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 | 第42页 |
5.3.2 政策关联利益部门的阻碍 | 第42页 |
5.3.3 社会强势集团的阻碍 | 第42页 |
5.4 户籍政策所涉及的法律程序的复杂性 | 第42-43页 |
5.5 户籍政策终结所需付出的高昂终结成本 | 第43-45页 |
5.5.1 政府需加大财政投入 | 第43页 |
5.5.2 市民需付出市民化成本 | 第43页 |
5.5.3 以重庆市户籍政策改革为例 | 第43-45页 |
6 结论:户籍政策非正式终结策略建议 | 第45-55页 |
6.1 转换政策功能,丰富身份证政策 | 第45-47页 |
6.1.1 美国的人口管理 | 第45-46页 |
6.1.2 加拿大的人口管理 | 第46页 |
6.1.3 借鉴国外经验,转变人口管理方式 | 第46-47页 |
6.2 推行居住证政策,实现人口管理现代化 | 第47-49页 |
6.2.1 日本的住民票政策 | 第48页 |
6.2.2 借鉴已有国内外经验,推行居住证政策 | 第48-49页 |
6.3 淡化城乡二元户口,通过经济手段控制人口流动 | 第49-50页 |
6.3.1 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 第50页 |
6.3.2 稳定农资价格,完善农资补贴 | 第50页 |
6.3.3 加大财政投入支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 第50页 |
6.4 剥离政策附加功能,改革其他配套政策 | 第50-54页 |
6.4.1 土地流转政策改革建议 | 第51页 |
6.4.2 社会保障政策改革建议 | 第51-52页 |
6.4.2.1 统一城乡养老保险,保障流动人员权益 | 第52页 |
6.4.2.2 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 | 第52页 |
6.4.3 教育与就业政策改革建议 | 第52-54页 |
6.4.3.1 建立全国联网的电子学籍卡,与身份证信息合二为一 | 第52-53页 |
6.4.3.2 调整教育财政投入,合理分配教育资源 | 第53页 |
6.4.3.3 逐步使城市就业与户籍政策脱离 | 第53-54页 |
6.5 强化协调运转机制,支持政策终结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