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纳米银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1.1 纳米银 | 第9页 |
1.1.2 纳米银制备方法 | 第9-10页 |
1.1.3 纳米银抗菌材料现状 | 第10页 |
1.2 水性聚氨酯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水性聚氨酯 | 第10-11页 |
1.2.2 水性聚氨酯制备方法 | 第11-12页 |
1.3 壳聚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4 壳聚糖/纳米银-水性聚氨酯复合薄膜的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5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13-17页 |
1.5.1 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17-25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17-18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17-18页 |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18页 |
2.2 实验方案 | 第18-22页 |
2.2.1 AgNPs 的制备 | 第18-19页 |
2.2.2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 | 第19-20页 |
2.2.3 壳聚糖/纳米银溶液的制备 | 第20页 |
2.2.4 纳米银-水性聚氨酯复合薄膜的制备 | 第20-21页 |
2.2.5 壳聚糖/纳米银-水性聚氨酯复合薄膜的制备 | 第21-22页 |
2.2.6 抗菌检测 | 第22页 |
2.3 实验结果分析检测方法 | 第22-25页 |
2.3.1 马尔文纳米粒度表面电位分析仪 | 第22页 |
2.3.2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22-23页 |
2.3.3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第23页 |
2.3.4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3页 |
2.3.5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3页 |
2.3.6 热重分析 | 第23页 |
2.3.7 差式扫描量热法 | 第23页 |
2.3.8 X射线衍射 | 第23页 |
2.3.9 水接触角 | 第23-24页 |
2.3.10 抗菌检测 | 第24-25页 |
3 纳米银-水性聚氨酯复合薄膜 | 第25-35页 |
3.1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5-33页 |
3.1.1 纳米银形貌及性能分析 | 第25-28页 |
3.1.2 复合薄膜形貌及性能分析 | 第28-29页 |
3.1.3 热性能及结晶度分析 | 第29-32页 |
3.1.4 水接触角分析 | 第32页 |
3.1.5 复合薄膜对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 | 第32-33页 |
3.2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4 壳聚糖/纳米银-水性聚氨酯复合薄膜 | 第35-45页 |
4.1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43页 |
4.1.1 壳聚糖/纳米银形貌及性能分析 | 第35-37页 |
4.1.2 复合薄膜形貌及性能分析 | 第37-39页 |
4.1.3 热性能及结晶度分析 | 第39-41页 |
4.1.4 水接触角分析 | 第41-42页 |
4.1.5 复合薄膜对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 | 第42-4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5-47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5-46页 |
5.2 展望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