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航道工程论文--航道工程施工论文--施工设备论文--工程船论文

耙吸船装舱效率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20页
    1.1 我国疏浚技术的发展第10-11页
    1.2 耙吸式疏浚技术进展第11-17页
        1.2.1 耙吸船结构、施工原理及过程第11-14页
        1.2.2 我国耙吸船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14-17页
    1.3 本文工作第17-20页
        1.3.1 本文的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1.3.2 工作内容及难点第18页
        1.3.3 实施步骤第18-19页
        1.3.4 研究手段第19-20页
    1.4 本章小结第20页
2 耙吸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第20-42页
    2.1 影响装舱效率的敏感因子概述第20-25页
        2.1.1 与耙头挖掘能力相关的敏感因子第20-22页
        2.1.2 与输送和装舱相关的敏感因子第22-25页
    2.2 数据的采集第25-26页
    2.3 数据的预处理第26-37页
        2.3.1 密度值后效误差的消除第26-29页
        2.3.2 装载量曲线的矫正和潮位曲线的插值第29-33页
        2.3.3 曲线的去噪处理第33-37页
    2.4 样本数据的整理第37-41页
    2.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3 施工参数优化分析第42-55页
    3.1 主动因子与生产率的显著性检验第42-46页
    3.2 满舱后装舱效率的直接影响因素分析第46-50页
    3.3 施工参数的直观分析第50-54页
    3.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4 耙吸船生产效率及效益预测模型的建立第55-66页
    4.1 遗传神经网络的介绍第55-60页
        4.1.1 遗传算法原理第55-57页
        4.1.2 BP 网络原理第57-59页
        4.1.3 GA-BP 算法第59-60页
    4.2 用于生产效率预测的遗传神经网络模型第60-63页
    4.3 预测模型的极值寻优第63-65页
    4.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5 实例分析第66-95页
    5.1 疏浚项目概况第66页
    5.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66-69页
    5.3 参数优化结果第69-83页
        5.3.1 主动因子与生产效率显著性检验结果第69-75页
        5.3.2 满舱后装舱效率直接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第75-78页
        5.3.3 参数拟合和寻优结果第78-83页
    5.4 神经网络模型的计算第83-94页
        5.4.1 满舱前计算第83-87页
        5.4.2 满舱后计算第87-91页
        5.4.3 满舱前后极值寻优第91-94页
    5.5 本章小结第94-95页
6 结论与展望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99页
致谢第99-100页
个人简历第100页
研究成果第100-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人机动力学行为耦合的超微型电动车运动稳定性仿真分析
下一篇:基于虚拟材料的ESO试探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