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基于人机动力学行为耦合的超微型电动车运动稳定性仿真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6页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分析与未来研究趋势第9-12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2.2 研究现状分析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第11-12页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内容第12-16页
2 超微型电动车机械系统模型的建立第16-30页
    2.1 超微型电动车机械模型参数的选取第16-18页
    2.2 整车参数的设计第18-23页
    2.3 整车系统的建模第23-30页
        2.3.1 悬架系统建立第23-25页
        2.3.2 转向系统的建立第25-26页
        2.3.3 车身系统的建立第26-27页
        2.3.4 动力总成的建立第27页
        2.3.5 轮胎模型的建立第27-28页
        2.3.6 路面模型的建立第28-30页
3 十二自由度人椅系统建模第30-52页
    3.1 人椅系统模型的分析研究第30-37页
        3.1.1 单自由度人椅系统模型第30页
        3.1.2 二自由度人椅系统模型第30-31页
        3.1.3 三自由度人椅系统模型第31-32页
        3.1.4 九自由度人椅系统模型第32-37页
    3.2 十二自由度人椅模型的建立第37-45页
        3.2.1 十二自由度人椅模型特点分析第37页
        3.2.2 十二自由度人椅系统数学公式模型的建立第37-45页
    3.3 十二自由度人椅系统模型参数的确定第45-49页
        3.3.1 铰链和接触点位置第45-47页
        3.3.2 座椅动力学参数第47-48页
        3.3.3 人椅生物力学参数第48-49页
    3.4 人-椅-车整综合模型的建立第49-52页
4 超微型电动车运动稳定性仿真分析第52-70页
    4.1 电动车运动稳定性基础理论第52-53页
    4.2 仿真设置第53-55页
        4.2.1 转向功能的实现第53-55页
        4.2.2 驱动及制动功能的实现第55页
    4.3 超微型电动车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第55-69页
        4.3.1 转向盘角阶跃输入瞬态响应试验第55-58页
        4.3.2 转向盘角脉冲输入瞬态响应试验第58-62页
        4.3.3 稳态转向特性试验第62-69页
    4.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5 人机动力学行为耦合作用下的整车运动稳定性分析对比第70-80页
    5.1 人机动力学行为耦合作用仿真分析对比的基本思路第70-71页
    5.2 转向盘角脉冲输入瞬态响应试验第71-75页
    5.3 转向盘角脉冲输入瞬态响应试验第75-80页
6 总结与展望第80-82页
    6.1 全文总结第80-81页
    6.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第81-82页
致谢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附录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车天窗系统的人机工程学研究与评价
下一篇:耙吸船装舱效率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