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中国特大城市社区冲突与治理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绪论第22-75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第22-27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22-24页
        二、选题意义第24-27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7-41页
        一、关于冲突和社会冲突的研究第27-36页
        二、关于城市社区冲突的研究第36-41页
    第三节 概念梳理与理论支撑第41-62页
        一、概念梳理第41-53页
        二、相关理论第53-62页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62-75页
        一、研究思路第62-63页
        二、研究方法第63-65页
        三、调研方案与基本数据分析第65-75页
第一章 城市社区冲突的类型与特征第75-132页
    第一节 中国城市社区及其类型与特点第75-84页
        一、中国城市社区概述第76-77页
        二、中国城市社区类型与特点第77-84页
    第二节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城市社区冲突第84-94页
        一、社会转型中的城市社会冲突第85-87页
        二、中国城市社区冲突及现况第87-94页
    第三节 城市社区冲突的类型第94-124页
        一、社区利益冲突第95-101页
        二、社区权力冲突第101-102页
        三、社区权利冲突第102-104页
        四、社区文化冲突第104-108页
        五、社区结构冲突第108-113页
        六、其它社区冲突:社区复杂性冲突第113-124页
    第四节 城市社区冲突的主要特征第124-132页
        一、社区冲突的显现化、多样化与复杂化第125页
        二、社区冲突的多发性与群体性第125-126页
        三、社区冲突根源的多样化与交叉化第126-127页
        四、社区冲突主体的重叠性第127-128页
        五、社区冲突的复合性第128-129页
        六、社区冲突的非对抗性第129-132页
第二章 不同类型城市社区内的冲突程度比较分析第132-150页
    第一节 提出假设第132-135页
    第二节 比较分析第135-144页
        一、社区冲突频率分析第135-137页
        二、社区冲突烈度分析第137-139页
        三、社区冲突程度的比较分析第139-144页
    第三节 主要发现第144-150页
第三章 城市社区冲突的相关致因、扩散过程及升级机制第150-182页
    第一节 城市社区冲突生成的宏观条件和相关影响因素第150-159页
        一、宏观条件第150-153页
        二、相关影响因素第153-156页
        三、冲突主要成因第156-159页
    第二节 城市社区冲突的扩散过程与升级机制第159-182页
        一、城市社区冲突的扩散过程分析第159-163页
        二、城市社区冲突扩大与升级机制分析第163-182页
第四章 城市社区冲突治理主体及现行解决方法第182-204页
    第一节 城市社区冲突治理的主体第182-184页
    第二节 城市居民解决社区冲突的主要途径第184-195页
        一、调解第188-189页
        二、对话和解第189-190页
        三、诉讼第190-191页
        四、仲裁第191-192页
        五、信访第192-194页
        六、诉诸暴力第194-195页
    第三节 城市基层政府解决社区冲突的主要举措第195-204页
        一、社区冲突和解第197-198页
        二、社区冲突调解第198-199页
        三、社区冲突管控第199-200页
        四、社区冲突处置第200-202页
        五、暴力强制第202-204页
第五章 城市社区冲突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第204-233页
    第一节 城市社区冲突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04-213页
        一、社区冲突治理的组织机构不完善第205-206页
        二、社区冲突治理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第206页
        三、治理手段相对较为单一第206-207页
        四、基层政府干预失当或者不作为第207-210页
        五、社区冲突治理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第210-211页
        六、社区参与不足第211-213页
    第二节 城市社区冲突治理存在问题的直接原因第213-221页
        一、社区冲突治理理念落后,跟不上时代步伐第214页
        二、基层政府公信力流失严重,合法性权威受到影响第214-216页
        三、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弱化,社区认同感持续下降第216-217页
        四、社区社会组织发育缓慢,社会力量弱小第217-218页
        五、社区冲突治理过于“碎片化”,难以形成合力第218-220页
        六、相关法规政策建设滞后,冲突依法治理水平较低第220-221页
    第三节 城市社区冲突治理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第221-233页
        一、主体困境:社区冲突主体的重叠性与冲突主客体的同一性第223-224页
        二、参与困境:社区参与不足,但社区冲突数量高居不下第224-226页
        三、平台困境:社区冲突的频发与冲突化解制度平台的缺失第226-227页
        四、成本困境:社区冲突控制成本的上升与治理成效的下降第227-229页
        五、制度困境:社区冲突治理呈“有法律却秩序失范”的困境第229-233页
第六章 国外城市社区冲突治理的经验与启示第233-263页
    第一节 国外城市社区冲突治理的方法与有效实践第233-259页
        一、美国的社区调解制度第236-238页
        二、英美的社区听证会第238-239页
        三、日本居民参与式的社区规划第239-240页
        四、韩国的环境冲突管理制度建设第240-243页
        五、新加坡的“全国对话”机制第243-246页
        六、西方的各种对话方法与机制第246-259页
    第二节 国外城市社区冲突治理对中国的启示第259-263页
        一、以人为本,因势疏导第259页
        二、重视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制度较为完善第259-260页
        三、完善组织机构,提高其互联互动性第260页
        四、强调主体多元化,渠道多样化第260-261页
        五、提升冲突治理工作的专业性与社会参与性第261页
        六、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第261-263页
第七章 中国城市社区冲突治理改进的总体思路第263-335页
    第一节 中国城市社区冲突治理改进的目标与原则第263-288页
        一、目标:从冲突管理走向冲突治理第264-266页
        二、指导原则第266-288页
    第二节 中国城市社区冲突治理改进的主要策略第288-317页
        一、信念共识:转变观念,正视城市社区冲突的积极功能第289-291页
        二、多元共治:不同主体协同共治第291-299页
        三、分类治理:不同类型社区内的不同属性的社区冲突治理方法不一,各有侧重第299-317页
    第三节 中国城市社区冲突治理改进的机制建设第317-330页
        一、内部机制建设:优化社区层面的冲突治理机制第318-322页
        二、外部机制建设: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冲突治理机制第322-327页
        三、内外联动机制建设:构建互联互动、合作互惠的冲突机制第327-330页
    第四节 超越管理与化解:走向社区冲突转化第330-335页
结论第335-339页
参考文献第339-354页
附录A 中国特大城市社区冲突与治理研究调查问卷第354-360页
附录B 中国特大城市社区冲突与治理研究访谈提纲第360-361页
附录C 调查实施细则第361-362页
附录D 访谈资料第362-394页
附录E 深圳罗湖区物业管理改革试点名录及改革举措第394-405页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405-406页

论文共4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合作行政法--行政法学理论基础之重构与应用
下一篇:非编码RNA参与调控破骨细胞前体融合及其多种干预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