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发育相关基因TaMOR和TaPARG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6-30页
    1.1 小麦适应干旱胁迫的机制第16-20页
        1.1.1 植物根系第17-19页
        1.1.2 根系性状与抗旱性第19-20页
        1.1.3 根系性状与产量第20页
    1.2 根系生长发育的遗传调控第20-23页
        1.2.1 主根生长发育的遗传调控机制第20-21页
        1.2.2 侧根发生的调控机制第21页
        1.2.3 不定根的发生及其调控机制第21-22页
        1.2.4 LOB蛋白调控根系形成第22-23页
        1.2.5 水稻冠状根相关基因研究进展第23页
    1.3 AP2/EREB转录因子第23-26页
        1.3.1 AP2/EREBP-DNA结合域第24页
        1.3.2 AP2/EREBP在胁迫应答中的作用第24-25页
        1.3.3 AP2/EREBP在调控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第25-26页
    1.4 分子标记技术第26-28页
        1.4.1 RFLP标记第26-27页
        1.4.2 SSR标记第27页
        1.4.3 EST标记第27页
        1.4.4 SNP标记第27-28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8-30页
        1.5.1 目的意义第28页
        1.5.2 技术路线第28-30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0-37页
    2.1 实验材料第30-31页
        2.1.1 植物材料第30页
        2.1.2 载体与菌株第30-31页
        2.1.3 实验试剂第31页
        2.1.4 数据分析软件第31页
    2.2 实验方法第31-37页
        2.2.1 小麦材料的培养及处理第31-32页
        2.2.2 目的基因分离第32页
        2.2.3 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第32-33页
        2.2.4 基因亚细胞定位第33页
        2.2.5 基因互作分析第33-35页
        2.2.6 拟南芥转化第35页
        2.2.7 水稻转化第35页
        2.2.8 单倍型与农艺性状关联分析第35-37页
第三章 小麦TaMOR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第37-53页
    3.1 小麦TaMOR基因序列特征第37-43页
        3.1.1 TaMOR克隆及序列分析第37-39页
        3.1.2 TaMOR染色体定位第39页
        3.1.3 TaMOR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第39-42页
        3.1.4 TaMOR-D亚细胞定位和转录激活活性第42-43页
    3.2 TaMOR基因功能分析第43-51页
        3.2.1 TaMOR表达模式分析第43-45页
        3.2.2 TaMOR表达受生长素诱导第45-46页
        3.2.3 TaMOR互作蛋白筛选第46-48页
        3.2.4 TaMOR-D转基因功能验证第48-51页
    3.3 讨论第51-53页
        3.3.1 TaMOR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第51页
        3.3.2 TaMOR以转录因子形式发挥作用第51页
        3.3.3 TaMOR表达受生长素诱导第51-52页
        3.3.4 TaMOR和TaMRRP在细胞膜上发生互作第52页
        3.3.5 TaMOR在改良根系和产量中的作用第52-53页
第四章 小麦TaPARG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第53-67页
    4.1 小麦TaPARG基因序列特征第53-58页
        4.1.1 TaPARG克隆及序列分析第53-55页
        4.1.2 TaPARG亚细胞定位第55页
        4.1.3 TaPARG染色体定位第55-56页
        4.1.4 TaPARG基因结构及功能标记开发第56-58页
    4.2 小麦TaPARG基因功能分析第58-65页
        4.2.1 TaPARG组织表达模式第58-59页
        4.2.2 TaPARG-2D转基因水稻表型第59-60页
        4.2.3 TaPARG-2A单倍型与农艺性状关联分析第60-62页
        4.2.4 关联分析结果验证第62-63页
        4.2.5 TaPARG-2A单倍型在我国不同麦区的地理分布第63页
        4.2.6 TaPARG-2A单倍型在不同年代品种中的频率分布第63-64页
        4.2.7 单倍型之间氨基酸的差异第64-65页
    4.3 讨论第65-67页
        4.3.1 TaPARG是AP2/EREBP转录因子家族中一个新的多效基因第65页
        4.3.2 TaPARG-2A单氨基酸的差异造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单倍型第65页
        4.3.3 TaPARG-2A功能标记在理想高产株型选择中的应用第65-67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82页
附录第82-86页
致谢第86-87页
作者简历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价态锰氧化物功能材料的可控合成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立体视觉的三维精确测量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