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49页 |
1.1 锰氧化物的分类 | 第15-22页 |
1.1.1 Mn(Ⅳ)氧化物 | 第15-17页 |
1.1.2 Mn(Ⅲ)氧化物 | 第17-18页 |
1.1.3 四氧化三锰(Mn_3O_4) | 第18-21页 |
1.1.4 碱式氧化锰(MnOOH) | 第21-22页 |
1.2 锰氧化物纳米材料 | 第22-26页 |
1.2.1 锰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2-24页 |
1.2.2 锰氧化物纳米材料的性能 | 第24-26页 |
1.3 锰氧化物的掺杂 | 第26-29页 |
1.3.0 掺杂的概述 | 第26页 |
1.3.1 掺杂锰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 第26-27页 |
1.3.2 锰氧化物的掺杂效应 | 第27-29页 |
1.4 中空介孔锰氧化物材料 | 第29-32页 |
1.4.1 中空介孔材料概述 | 第29页 |
1.4.2 中空介孔锰氧化物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9-31页 |
1.4.3 中空介孔锰氧化物材料的性能 | 第31-32页 |
1.5 论文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49页 |
第二章 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对尖晶石结构四氧化三锰超电容性能的影响 | 第49-82页 |
2.1 引言 | 第49-50页 |
2.2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50-52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50-51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51-52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52-54页 |
2.3.1 KMnO_4水热还原过程产物研究 | 第52页 |
2.3.2 尖晶石结构Mn_3O_4纳米晶的制备 | 第52页 |
2.3.3 锰氧化物的表征 | 第52-53页 |
2.3.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3-54页 |
2.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4-76页 |
2.4.1 Mn_3O_4水热还原过程产物研究 | 第54-59页 |
2.4.2 Mn_3O_4纳米晶体生长过程的研究 | 第59-61页 |
2.4.3 Mn_3O_4纳米晶体的物相分析 | 第61-62页 |
2.4.4 Mn_3O_4纳米晶体的形貌及结构分析 | 第62-65页 |
2.4.5 Mn_3O_4纳米晶体的元素XPS分析 | 第65-68页 |
2.4.6 Mn_3O_4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68-7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第三章 泡沫镍基底Mn_3O_4电极原位活化过程及其超电容性能研究 | 第82-109页 |
3.1 引言 | 第82-83页 |
3.2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83-84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83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83-84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84-86页 |
3.3.1 尖晶石结构Mn_3O_4纳米晶体原料的制备 | 第84页 |
3.3.2 新型锰氧化物电极的制备 | 第84-85页 |
3.3.3 产物的表征 | 第85-86页 |
3.3.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86页 |
3.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86-104页 |
3.4.1 电极活化过程形貌分析 | 第86-88页 |
3.4.2 电极活化过程分析 | 第88-91页 |
3.4.3 活化电极的XPS分析 | 第91-93页 |
3.4.4 活化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93-95页 |
3.4.5 电活化电压窗口对活化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95-98页 |
3.4.6 电活化方式对活化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98-99页 |
3.4.7 电活化时间对活化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99-100页 |
3.4.8 电解质对活化电极的性能的影响 | 第100-102页 |
3.4.9 负载量对活化电极的性能的影响 | 第102-10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9页 |
第四章 中空介孔Mn_3O_4/MnO_2复合结构的可控合成及其在碱性溶液中氧析出反应(OER)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109-130页 |
4.1 引言 | 第109-110页 |
4.2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110-111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110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110-111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111-113页 |
4.3.1 尖晶石结构铬掺杂Mn_3O_4纳米晶体的制备 | 第111页 |
4.3.2 中空介孔结构Mn_3O_4/MnO_2复合结构的制备 | 第111-112页 |
4.3.3 产物的表征 | 第112页 |
4.3.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112-113页 |
4.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13-125页 |
4.4.1 中空介孔Mn_3O_4/MnO_2复合结构的生长过程 | 第113-119页 |
4.4.2 中空Mn_3O_4/MnO_2复合结构的物相分析 | 第119-120页 |
4.4.3 中空Mn_3O_4/MnO_2复合结构的比表面积和孔径结构分析 | 第120-123页 |
4.4.4 中空Mn_3O_4/MnO_2复合结构的OER催化性能研究 | 第123-12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0页 |
第五章 形貌可控合成Mn_2O_3中空结构及其在环境污染物处理中的应用 | 第130-154页 |
5.1 引言 | 第130-131页 |
5.2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131-132页 |
5.2.1 实验原料 | 第131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131-132页 |
5.3 实验部分 | 第132-134页 |
5.3.1 前驱体C@MnC_2O_4/MnCO_3核/壳结构的制备 | 第132页 |
5.3.2 Mn_2O_3中空结构的制备 | 第132页 |
5.3.3 产物的表征 | 第132-133页 |
5.3.4 Mn_2O_3中空材料的CO催化氧化活性测试 | 第133-134页 |
5.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34-148页 |
5.4.1 C@MnC_2O_4/MnCO_3核/壳结构生长过程 | 第134-138页 |
5.4.2 Mn_2O_3中空微粒的结构及组成分析 | 第138-141页 |
5.4.3 C@MnC_2O_4/MnCO_3核/壳结构晶体生长机理的推导 | 第141-146页 |
5.4.4 Mn_2O_3中空微粒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 | 第146-147页 |
5.4.5 Mn_2O_3中空微粒的CO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 第147-14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48-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5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54-157页 |
6.1 总结 | 第154-155页 |
6.2 展望 | 第155-157页 |
致谢 | 第157-158页 |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论文及成果 | 第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