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人工智能理论论文--自动推理、机器学习论文

多维多粒度的学习者个性模型及其处理策略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1章 绪论第15-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0页
        1.2.1 学习者个性模型研究现状第15-19页
        1.2.2 泛在学习交互模型研究现状第19-20页
    1.3 研究意义与价值第20-21页
        1.3.1 研究意义第20-21页
        1.3.2 研究价值第21页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第21-23页
    1.5 主要创新点第23-24页
    1.6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2章 典型学习者模型第25-33页
    2.1 学习者模型元数据结构第25-28页
        2.1.1 IMS LIP模型第25-26页
        2.1.2 IEEE PAPI模型第26-27页
        2.1.3 CELTS学习者模型规范第27-28页
    2.2 学习者知识状态表示模型第28-29页
    2.3 开放性学习者模型第29-30页
    2.4 典型学习者模型分析第30-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多维多粒度的学习者个性模型第33-101页
    3.1 学习资源模型第33-43页
        3.1.1 学习资源标准第33-35页
        3.1.2 资源模型第35-43页
    3.2 学习者个性特征信息分析第43-54页
        3.2.1 学籍信息第43-46页
        3.2.2 学习目标第46-47页
        3.2.3 知识水平第47-50页
        3.2.4 学习风格第50-52页
        3.2.5 学习轨迹第52-54页
        3.2.6 兴趣爱好第54页
    3.3 学习者特征信息关联分析第54-73页
        3.3.1 相关性分析模型第54-58页
        3.3.2 学习轨迹与学籍信息的相关性分析第58-59页
        3.3.3 学习轨迹与学习目标的相关性分析第59-62页
        3.3.4 学习轨迹与知识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第62-66页
        3.3.5 学习轨迹与学习风格的相关性分析第66-67页
        3.3.6 学习轨迹与兴趣爱好的相关性分析第67-68页
        3.3.7 学习者个性相关性实验与分析第68-73页
    3.4 学习者个性模型第73-90页
        3.4.1 多维多粒度个性模型—LPM~3模型第73-79页
        3.4.2 LPM~3模型多维性分析第79-83页
        3.4.3 LPM~3模型多粒度性分析第83-89页
        3.4.4 LPM~3模型作用第89-90页
    3.5 LPM~3数据模式规范第90-98页
        3.5.1 学籍信息数据模式第91-92页
        3.5.2 学习目标数据模式第92-94页
        3.5.3 知识水平数据模式第94-96页
        3.5.4 学习风格数据模式第96-97页
        3.5.5 学习轨迹数据模式第97-98页
        3.5.6 兴趣爱好数据模式第98页
    3.6 LPM~3模型与典型学习者模型的对比分析第98-100页
    3.7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4章 学习者个性获取策略第101-116页
    4.1 显式获取策略第101-102页
    4.2 隐式获取策略第102-104页
    4.3 推理获取策略第104-109页
        4.3.1 推理获取策略概述第104-106页
        4.3.2 基于轨迹分析的学习风格获取方法第106-109页
    4.4 个性维护策略第109-115页
        4.4.1 基于时间的维护策略第109-114页
        4.4.2 基于联动的维护策略第114-115页
    4.5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第5章 学习者主动阻塞解除处理策略第116-128页
    5.1 基于泛在学习环境的交互状态特点分析第116-117页
    5.2 泛在学习实时交互状态模型第117-120页
    5.3 基于连通图的交互处理策略IPSCG第120-123页
    5.4 实验及分析第123-127页
    5.5 本章小结第127-128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28-130页
    6.1 总结第128-129页
    6.2 展望第129-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5页
附录第135-142页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42-144页
致谢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数值模拟的流域水环境综合信息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
下一篇:再保险双方的联合鲁棒最优投资—再保险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