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土力学论文

基于应力场和变形场的边坡稳定性研究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1.1 概述第12-13页
    1.2 岩土本构模型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 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第16-21页
        1.3.1 常用的稳定性分析方法第16-19页
        1.3.2 边坡稳定性与变形的关系第19-20页
        1.3.3 边坡最优加固方法研究第20-21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1-23页
        1.4.1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4.2 研究方法第22-23页
第二章 边坡分析的实用本构模型第23-35页
    2.1 前言第23页
    2.2 变模量弹塑性模型第23-29页
        2.2.1 变模量弹塑性模型介绍第24-25页
        2.2.2 初始切线模量的原位测定第25-29页
    2.3 广义位势理论简介第29-32页
        2.3.1 多重势面模型第29-30页
        2.3.2 二重势面模型第30-32页
    2.4 E_t-μ_t二重势面模型第32-33页
    2.5 在FLAC3D中开发本构模型第33-34页
    2.6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实用本构模型的试验验证第35-62页
    3.1 前言第35页
    3.2 室内三轴试验第35-40页
        3.2.1 试验方案第35页
        3.2.2 试验土样及试样制备第35-37页
        3.2.3 试验仪器第37页
        3.2.4 试验成果第37-40页
    3.3 模型参数的确定第40-44页
        3.3.1 变模量弹塑性模型参数的确定第40-43页
        3.3.2 E_t-μ_t二重势面模型参数的确定第43-44页
    3.4 离心模型试验第44-56页
        3.4.1 试验目的第45页
        3.4.2 试验设备第45页
        3.4.3 参数的相似比第45-46页
        3.4.4 离心模型试验方案第46-49页
        3.4.5 试验结果整理第49-56页
    3.5 离心模型的数值模拟第56-60页
        3.5.1 分析工况第56-57页
        3.5.2 变形结果第57-59页
        3.5.3 边坡局部破坏分析第59-60页
    3.6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四章 边坡稳定性与变形场的关系研究第62-68页
    4.1 前言第62页
    4.2 强度折减法第62-64页
        4.2.1 强度折减的方式第62-63页
        4.2.2 失稳判据第63-64页
    4.3 失稳过程中的变形计算第64-67页
        4.3.1 本构模型的选取第64-65页
        4.3.2 强度折减区域的选取第65-67页
    4.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滑坡破坏模式的确定及最优加固位置研究第68-82页
    5.1 前言第68-69页
    5.2 滑坡类型和加固位置的研究第69-75页
        5.2.1 奉节牵引式滑坡第69-72页
        5.2.2 二郎镇滑坡第72-75页
    5.3 鹅公带滑坡第75-81页
        5.3.1 鹅公带滑坡概况第75-76页
        5.3.2 分析计算模型及参数第76-77页
        5.3.3 天然状态滑坡的应力水平第77-78页
        5.3.4 根据应力水平加固滑坡第78-81页
    5.4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六章 滑坡灾害的机制与力学特性的分析第82-103页
    6.1 前言第82-84页
    6.2 边坡破坏模式与安全系数的关系第84-92页
        6.2.1 软土地基上的垂直边坡第84-87页
        6.2.2 某简单边坡算例第87-89页
        6.2.3 牵引式边坡第89-91页
        6.2.4 推移式边坡第91-92页
    6.3 不同边坡破坏模式的位移模式第92-99页
        6.3.1 推移式与牵引式的位移模式第93-95页
        6.3.2 软弱薄夹层的位移模式第95-99页
    6.4 黄田大坝分析第99-102页
        6.4.1 工程概况第99-100页
        6.4.2 大坝破坏模式分析第100-101页
        6.4.3 位移模式分析第101-102页
    6.5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七章 边坡锚索加固的最优布置研究第103-120页
    7.1 前言第103页
    7.2 简单算例第103-109页
        7.2.1 应力场和位移场分析第104-105页
        7.2.2 应力场、变形场与最优加固位置第105-107页
        7.2.3 总加固荷载相等下的最优荷载分布形式第107-109页
    7.3 工程实例一第109-116页
        7.3.1 工程概况第109-111页
        7.3.2 应力场和位移场分析第111-113页
        7.3.3 加固设计与最优方案第113-116页
    7.4 工程实例二第116-119页
        7.4.1 工程概况第116-117页
        7.4.2 分析结果第117-119页
    7.5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20-122页
    8.1 结论第120页
    8.2 展望第120-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第130-133页
致谢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苯乙烯大环化合物的合成、聚集诱导发光及其高选择性的分子识别
下一篇:低维化Sb2Te3基热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