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域下的性别反思--中国女性生存发展研究

摘要第3-7页
ABSTRACT第7-11页
导论第20-27页
    第一节 论文选题缘起和意义第20-22页
        一、论文选题的缘起第20-21页
        二、论文选题的学科意义第21-22页
        三、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第22页
    第二节 相关研究述评第22-25页
        一、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相关问题研究第22-24页
        二、当代我国女性问题研究第24-25页
    第三节 论文主要内容、方法第25-27页
        一、论文主要内容第26页
        二、论文研究方法第26-27页
第一章 女性问题的产生第27-49页
    第一节 女性主体性的丧失第27-30页
    第二节 “父权世界”的默契第30-34页
        一、宗教、神权的束缚第30-31页
        二、父权社会的枷锁第31-34页
        三、东西方社会对于女性的传统压迫第34页
    第三节 女性主义的界定与兴起第34-49页
        一、女权运动的兴起第35-41页
        二、女性主义的界定与范畴第41-42页
        三、女性主义的主要类别第42-49页
第二章 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交汇第49-73页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述评第49-54页
        一、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界定第49页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主要观点第49-54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的理性架构第54-73页
        一、马克思主义对于女性主义的理论指导第54-60页
        二、女性主义成果对马克思妇女解放理论的补充与发展第60-71页
        三、马克思女性主义的全球性影响第71-73页
第三章 女性主义的“本土化”扬弃第73-80页
    第一节 “本土化”的界定第73-74页
    第二节 女性主义本土化所面临的阻力与发展第74-78页
        一、女性主义本土化所面临的阻力第74-75页
        二、中国女性主义本土化的冲突与机遇第75-78页
    第三节 西方女性主义在我国的现时代对接第78-80页
        一、本土地域环境下的西方女性主义研究第78-79页
        二、女性主义对于我国女性事业的反思第79-80页
第四章 我国女性生存发展现状研究第80-92页
    第一节 我国妇女解放的历史嬗变第80-86页
        一、封建社会女性的多重压迫第80-81页
        二、新文化运动与女性意识启蒙第81-82页
        三、毛泽东的妇女观第82-85页
        四、当代性别文化的重建第85-86页
    第二节 我国女性观念现时代研究第86-88页
    第三节 我国亟待解决的女性问题第88-92页
        一、我国女性教育现状第88-89页
        二、女性阶层发展不平衡第89-90页
        三、女性解放的阻力第90-92页
第五章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我国性别反思第92-101页
    第一节 性别价值观的理性转向第92-94页
        一、无视性别差异的性别平等第92-93页
        二、重视性别差异的性别平等第93页
        三、女性自由发展的能力转向—信息时代与市场经济第93-94页
    第二节 妇女解放与性别平等的再思考第94-98页
        一、妇女解放进程以及在其过程中的价值标准第95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别平等第95-96页
        三、意识的冲击与马克思的回归第96-98页
    第三节 我国当代性别发展的实践思考第98-101页
        一、坚持公平正义,促进性别公正第98-99页
        二、树立科学性别观,营造和谐社会第99-100页
        三、对于弱势妇女群体的关注与保护第100-101页
结语:推动性别平等,彰显和谐之美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8页
后记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列宁执政安全思想研究
下一篇:边缘与归属:道教认同的文化史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