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1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3 本文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数据与模式 | 第21-27页 |
2.1 观测数据简介 | 第21-22页 |
2.2 CCSM4模式数据简介 | 第22-24页 |
2.3 CESM1模式简介及数值实验设计 | 第24-25页 |
2.4 指数定义与统计方法 | 第25-27页 |
第三章 IOD-ENSO前兆遥相关的年代际变化及动力机制 | 第27-54页 |
3.1 IOD-ENSO前兆遥相关的年代际变化 | 第27-30页 |
3.2 CCSM4模拟能力检验 | 第30-33页 |
3.3 IOD-ENSO前兆遥相关年代际变化正位相阶段的滞后相关分析 | 第33-40页 |
3.3.1 海表温度异常的滞后相关 | 第33-36页 |
3.3.2 海表高度异常的滞后相关 | 第36-38页 |
3.3.3 次表层海温异常的滞后相关 | 第38-40页 |
3.4 印尼贯穿流的年际变化 | 第40-42页 |
3.5 大气桥的影响 | 第42-45页 |
3.6 IOD-ENSO前兆遥相关的负位相阶段分析以及人类活动对遥相关的影响 | 第45-5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印太暖池海表温变率对IOD-ENSO前兆遥相关的影响 | 第54-76页 |
4.1 控制实验与敏感实验的模拟检验 | 第54-57页 |
4.2 印太暖池海表温变率对IOD-ENSO前兆遥相关年代际变化的影响 | 第57-59页 |
4.3 两个数值实验在IOD-ENSO前兆遥相关正位相阶段的滞后相关比较 | 第59-64页 |
4.3.1 海表温度异常的滞后相关 | 第59-60页 |
4.3.2 海表高度异常的滞后相关 | 第60-62页 |
4.3.3 次表层海温异常的滞后相关 | 第62-64页 |
4.4 两个数值实验中印尼贯穿流年际变化的比较 | 第64-67页 |
4.5 印太暖池海表温变率对赤道太平洋大气桥和温跃层的影响 | 第67-7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5.1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76页 |
5.2 本文的主要结论及未来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8页 |
附录 | 第88-90页 |
作者简历 | 第90-91页 |
发表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