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水文学论文--海洋动力学论文

反向动能级串的全球分布特征,各向异性特征及其在涡平衡过程中的作用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第12-16页
        1.1.1 地转湍流理论第12-14页
        1.1.2 卫星高度计观测到的反向动能级串第14-16页
    1.2 相关研究工作的现状第16-20页
        1.2.1 反向动能级串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6-17页
        1.2.2 中尺度过程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7-19页
        1.2.3 反向传递的动能的汇第19页
        1.2.4 反向动能级串的各向异性特征第19-20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20-22页
第二章 反向动能级串的全球分布特征第22-38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本章所用资料与处理方法第22-28页
        2.2.1 数据资料第22-23页
        2.2.2 资料处理和分析方法第23-28页
    2.3 动能通量谱第28-30页
    2.4 反向动能级串强度的全球分布特征第30-33页
        2.4.1 振幅第30-31页
        2.4.2 振幅与涡动能的分布特征比较第31-33页
    2.5 反向能量级串特征尺度的全球分布特征第33-37页
        2.5.1 能量注入尺度第33-36页
        2.5.2 反向传递的动能开始积累的特征尺度第36-37页
    2.6 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反向动能级串在全球涡平衡过程中的作用第38-54页
    3.1 引言第38-39页
    3.2 本章所用的数据资料和分析方法第39-44页
        3.2.1 数据资料第39页
        3.2.2 资料处理和分析方法第39-44页
    3.3 线性理论预测的涡特征尺度和能量注入尺度的比较第44-51页
    3.4 观测到的涡特征尺度和反向传递的动能开始捕捉的尺度的比较第51-53页
    3.5 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反向动能级串随深度的变化特征第54-64页
    4.1 引言第54页
    4.2 本章所用的数据资料和分析方法第54-55页
        4.2.1 数据资料第54-55页
        4.2.2 资料处理和分析方法第55页
    4.3 振幅随深度的变化特征第55-59页
    4.4 反向动能级串特征尺度随深度的变化特征第59-62页
    4.5 小结第62-64页
第五章 反向动能级串的各向异性特征第64-76页
    5.1 引言第64-66页
    5.2 本章所用数据资料和处理方法第66页
        5.2.1 数据资料第66页
        5.2.2 资料处理和分析方法第66页
    5.3 反向动能级串的各向异性第66-75页
        5.3.1 经向和纬向的动能通量谱第66-67页
        5.3.2 东向强流系的反向动能级串的各向异性第67-69页
        5.3.3 副热带逆流的反向动能级串的各向异性第69-72页
        5.3.4 低涡动能区域的各向异性第72-75页
    5.4 小结第75-76页
第六章 反向动能级串研究的应用第76-90页
    6.1 引言第76-78页
    6.2 本章所用的数据资料和分析方法第78-79页
        6.2.1 数据资料第78-79页
        6.2.2 分析方法第79页
    6.3 黑潮延伸体区域中尺度涡场的年代际振荡第79-82页
    6.4 黑潮延伸体区域涡动能年代际振荡的机制第82-87页
        6.4.1 斜压不稳定第82-84页
        6.4.2 正压不稳定第84-86页
        6.4.3 非线性涡涡相互作用对涡动能的再分配过程第86-87页
    6.5 小结第87-90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90-94页
    7.1 主要结论第90-91页
    7.2 下一步研究及展望第91-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7页
附录1 在读期间文章完成情况第107-108页
附录2 个人简历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冻土水热特性测定与模拟:热脉冲—时域反射技术应用
下一篇:IOD-ENSO前兆遥相关的年代际变化及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