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选题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8-9页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9-11页 |
第一章 公安机关行政权力清单的基本理论 | 第11-20页 |
一、县级公安机关行政权力清单的概念 | 第11-14页 |
(一)行政权力清单的概念 | 第11-13页 |
(二)县级公安机关的范围 | 第13-14页 |
(三)县级公安机关行政权力清单的概念 | 第14页 |
二、公安机关行政权力清单的产生背景及发展历程 | 第14-16页 |
(一)产生背景 | 第14-15页 |
(二)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三、县级公安机关行政权力清单的行政法价值 | 第16-20页 |
(一)全面约束县级公安机关行政权力 | 第16-17页 |
(二)更新和发展行政法治理念 | 第17-18页 |
(三)借鉴了域外先进行政法治经验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县级公安机关行政权力清单概述 | 第20-40页 |
一、西部某省县级公安机关行政权力清单清理概述 | 第20-37页 |
(一)制作主体 | 第20页 |
(二)制作流程 | 第20-21页 |
(三)清理规范 | 第21-23页 |
(四)清理内容(部分) | 第23-37页 |
二、县级公安机关行政权力清单清理之间的比较 | 第37-40页 |
(一)制作主体 | 第38页 |
(二)制作流程 | 第38页 |
(三)清理结果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县级公安机关行政权力清单清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40-51页 |
一、清理主体导致清单陷入法理怪圈 | 第40-42页 |
(一)政府权力自我裁量 | 第40-41页 |
(二)清理主体为外部主体 | 第41-42页 |
(三)忽视了公安机关的双重领导性质 | 第42页 |
二、各地清理结果相差甚远 | 第42-44页 |
(一)权力来源文件不统一 | 第42页 |
(二)清理程序相差大 | 第42-43页 |
(三)权力项设置无统一规范 | 第43-44页 |
三、法律法规造成的清理难度 | 第44-46页 |
(一)组织法的法源缺陷 | 第44-45页 |
(二)公安行政法律体系中存有冲突 | 第45页 |
(三)现行法律法规中兜底条款的影响 | 第45-46页 |
四、清理人员主观认知方面对清理工作有影响 | 第46-48页 |
(一)应付上级任务不认真清理 | 第46-47页 |
(二)根据自身利益取舍清理 | 第47页 |
(三)人为判断有易错性 | 第47-48页 |
五、实施效果较差 | 第48-49页 |
(一)权力项设置不利于公民查阅 | 第48页 |
(二)清理结果不方便社会主体使用 | 第48-49页 |
(三)法院适用清单不合时宜 | 第49页 |
六、清单呈静止状态 | 第49-51页 |
(一)社会监督与清单更新无对接 | 第49-50页 |
(二)法律法规的变化与清单更新不同步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完善县级公安机关行政权力清单清理的现实途径 | 第51-63页 |
一、确立合法且合理的清理主体 | 第51-54页 |
(一)清理主体须能合法除权 | 第51-52页 |
(二)清理主体须熟知公安机关职能 | 第52-53页 |
(三)确立合法且合理的清理主体 | 第53-54页 |
二、确定统一程序及规范 | 第54-57页 |
(一)统一权力来源文件 | 第54-55页 |
(二)确定合法合理的清理程序 | 第55-56页 |
(三)统一清单规范 | 第56-57页 |
三、促进清单权力来源文件的完善 | 第57-58页 |
(一)完善组织法 | 第57页 |
(二)理清法律渊源的冲突 | 第57页 |
(三)全面完善法律法规 | 第57-58页 |
四、设立并加强多方监督途径 | 第58-60页 |
(一)实行内宣传外担责的模式 | 第58页 |
(二)加强社会监督 | 第58-59页 |
(三)加入第三方评估 | 第59-60页 |
五、提高技术支持 | 第60-61页 |
(一)加强清单实用性 | 第60页 |
(二)丰富清单内容 | 第60-61页 |
(三)清单清理与法院适用协调 | 第61页 |
六、建设动态清单 | 第61-63页 |
(一)建立社会监督与清单更新的对接程序 | 第61页 |
(二)法律法规的变化与清单更新同步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个人简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