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依据及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水泥-污染土受硫酸盐腐蚀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污染土质变化及环境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钢受污染土腐蚀的变化规律及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试验研究方案 | 第16-26页 |
2.1 水泥-污染土腐蚀试验 | 第16-19页 |
2.1.1 原材料及性能 | 第16页 |
2.1.2 水泥-污染土试块的制备与养护 | 第16-17页 |
2.1.3 试验测试方法 | 第17-19页 |
2.2 硫酸铵污染土对Q235钢片的腐蚀试验 | 第19-24页 |
2.2.1 原材料及性能 | 第19页 |
2.2.2 污染土的制备 | 第19-21页 |
2.2.3 Q235钢试样的制作与埋设 | 第21页 |
2.2.4 污染土物理性质试验 | 第21-23页 |
2.2.5 Q235钢腐蚀试验 | 第23-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水泥-污染土的硫酸铵腐蚀规律研究 | 第26-46页 |
3.1 水泥-污染土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6-36页 |
3.1.1 水泥-污染土外观特征变化研究 | 第26-28页 |
3.1.2 水泥-污染土养护后受压破坏特征分析 | 第28-29页 |
3.1.3 质量变化分析规律 | 第29-31页 |
3.1.4 水泥-污染土养护后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 第31-33页 |
3.1.5 水泥-污染土抗压强度变化规律 | 第33-36页 |
3.2 水泥-污染土微观结构分析 | 第36-40页 |
3.2.1 水泥-污染土内部组成成分的结构特征 | 第36-37页 |
3.2.2 微观试验SEM图像分析 | 第37-40页 |
3.3 化学侵蚀机理初步探讨 | 第40-41页 |
3.4 养护后的水泥-污染土抗压强度灰色预测模型 | 第41-44页 |
3.4.1 GM(1,1)模型公式推导 | 第41-43页 |
3.4.2 水泥-污染土抗压强度时变规律及GM(1,1)模型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硫酸铵污染土腐蚀规律研究 | 第46-62页 |
4.1 污染土含水量变化规律 | 第46-49页 |
4.1.1 不同硫酸铵含量对土壤含水量变化影响 | 第47-48页 |
4.1.2 不同腐蚀龄期下污染土含水量变化影响 | 第48-49页 |
4.2 污染土的湿密度变化分析 | 第49-53页 |
4.2.1 40%初始含水量的污染土 | 第49-50页 |
4.2.2 30%初始含水量的污染土 | 第50-51页 |
4.2.3 20%初始含水量的污染土 | 第51-52页 |
4.2.4 三种初始含水量湿密度对比 | 第52-53页 |
4.3 污染土的相对密度变化 | 第53页 |
4.4 污染土干密度的变化规律 | 第53-57页 |
4.4.1 40%初始含水量的污染土 | 第53-54页 |
4.4.2 30%初始含水量的污染土 | 第54-55页 |
4.4.3 20%初始含水量的污染土 | 第55-56页 |
4.4.4 三种初始含水量污染土对比 | 第56-57页 |
4.5 污染土孔隙比的变化分析 | 第57-61页 |
4.5.1 40%含水量的污染土 | 第57-58页 |
4.5.2 30%初始含水量的污染土 | 第58-59页 |
4.5.3 20%初始含水量的污染土 | 第59-60页 |
4.5.4 三种初始含水量污染土对比 | 第60-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硫酸铵污染土对Q235钢腐蚀规律试验研究 | 第62-85页 |
5.1 Q235钢腐蚀表观变化特征 | 第62-65页 |
5.1.1 硫酸铵含量与初始含水量变化对Q235钢的表观影响 | 第62-63页 |
5.1.2 腐蚀龄期与初始含水量变化对Q235钢的表观影响 | 第63-64页 |
5.1.3 Q235钢硫酸铵腐蚀生成物XRF射线试验 | 第64-65页 |
5.2 Q235钢腐蚀后微观结构分析 | 第65-69页 |
5.3 Q235钢硫酸铵腐蚀的质量损失 | 第69-74页 |
5.3.1 腐蚀失重百分比 | 第69-72页 |
5.3.2 单位面积质量 | 第72-73页 |
5.3.3 单位面积腐蚀失重 | 第73-74页 |
5.4 Q235钢腐蚀速率变化 | 第74-77页 |
5.4.1 不同硫酸铵含量对Q235钢片腐蚀速率的影响 | 第74-75页 |
5.4.2 不同腐蚀龄期对Q235钢片腐蚀速率的影响 | 第75-77页 |
5.5 关联度分析 | 第77-83页 |
5.5.1 基于熵值法的灰色关联度模型 | 第77-79页 |
5.5.2 腐蚀失重熵权-灰色关联值分析 | 第79-81页 |
5.5.3 腐蚀速率熵权-灰色关联值分析 | 第81-8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6.1 结论 | 第85-86页 |
6.2 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