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纺织、印染工业论文

固定化酵母工程菌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印染废水的危害及处理现状第13-18页
        1.2.1 印染废水水质特征及危害第13-15页
        1.2.2 印染废水的处理现状第15-18页
    1.3 酵母菌及其处理印染废水的应用第18-19页
        1.3.1 酵母菌的生理特性第18页
        1.3.2 酵母菌处理印染废水的应用第18-19页
    1.4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第19-22页
        1.4.1 固定化微生物的方法第19-20页
        1.4.2 固定化微生物的载体第20-21页
        1.4.3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优缺点第21-22页
        1.4.4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第22页
    1.5 论文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问题及技术路线第22-25页
        1.5.1 研究目标第22-23页
        1.5.2 研究内容第23页
        1.5.3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第23页
        1.5.4 技术路线第23-25页
第2章 固定化酵母工程菌的制备及优化选择第25-40页
    2.1 菌种、试剂及仪器第25-27页
        2.1.1 实验菌种第25页
        2.1.2 实验试剂第25-27页
    2.2 实验方法第27-32页
        2.2.1 酵母工程菌的培养第27-28页
        2.2.2 酵母工程菌生长特性的研究第28页
        2.2.3 固定化酵母工程菌的制备第28-30页
        2.2.4 固定化最优条件的选取第30-32页
    2.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2-38页
        2.3.1 菌浓-吸光度标准曲线第32页
        2.3.2 酵母工程菌生长曲线第32-34页
        2.3.3 亚甲基蓝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4页
        2.3.4 固定化小球初步性能筛选第34-35页
        2.3.5 固定化酵母工程菌正交实验结果第35-37页
        2.3.6 电镜扫描分析第37-38页
    2.4 实验结论第38-40页
第3章 固定化酵母工程菌处理印染废水的影响因素研究第40-49页
    3.1 试剂及仪器第40页
        3.1.1 实验试剂第40页
        3.1.2 实验仪器第40页
    3.2 实验方法第40-42页
        3.2.1 不同pH对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第40-41页
        3.2.2 反应时间对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第41页
        3.2.3 不同温度对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第41页
        3.2.4 不同底物浓度对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第41-42页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2-47页
        3.3.1 不同pH对固定化酵母工程菌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第42-43页
        3.3.2 不同反应时间对固定化酵母工程菌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第43-45页
        3.3.3 不同温度对固定化酵母工程菌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第45-46页
        3.3.4 不同底物浓度对固定化酵母工程菌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第46-47页
    3.4 实验结论第47-49页
第4章 固定化酵母工程菌吸附动力学研究第49-59页
    4.1 吸附动力学理论第49-53页
        4.1.1 吸附等温线第49-51页
        4.1.2 吸附动力学第51-52页
        4.1.3 热力学分析第52-53页
    4.2 实验方法第53-54页
        4.2.1 吸附等温线第53页
        4.2.2 吸附动力学第53-54页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4-58页
        4.3.1 吸附等温线第54-56页
        4.3.2 吸附动力学分析第56-58页
        4.3.3 热力学分析第58页
    4.4 实验结论第58-59页
结论第59-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单宁酸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下一篇:电磁加热模式对鲫鱼汤营养素释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