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主干线协调控制子区划分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8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1.2.1 干线信号协调控制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2.2 干线信号控制子区划分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2.3 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 1.3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15-16页 |
| 1.3.1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 1.3.2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 1.4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1.5 论文结构 | 第17页 |
| 1.6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2 干线绿波协调控制子区划分技术 | 第18-29页 |
| 2.1 干线协调控制参数 | 第18-21页 |
| 2.1.1 公共信号周期 | 第18-19页 |
| 2.1.2 绿信比 | 第19页 |
| 2.1.3 相位差 | 第19-21页 |
| 2.1.4 行进速度 | 第21页 |
| 2.1.5 绿波带 | 第21页 |
| 2.2 信号控制子区划分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 2.3 三种主要控制子区划分指标 | 第22-24页 |
| 2.3.1 关联度 | 第22-23页 |
| 2.3.2 吸引强度 | 第23-24页 |
| 2.3.3 协调因子 | 第24页 |
| 2.4 Synchro子区划分方法 | 第24-28页 |
| 2.4.1 协调因子 | 第24-27页 |
| 2.4.2 优化步骤 | 第27-28页 |
| 2.4.3 协调因子评价 | 第28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3 模型的构建及求解算法 | 第29-42页 |
| 3.1 MAXBAND模型 | 第29-32页 |
| 3.1.1 问题的具体定义 | 第29-30页 |
| 3.1.2 绿波带宽最大化模型 | 第30-32页 |
| 3.2 干线子区划分模型的构建 | 第32-38页 |
| 3.2.1 绿波时间最大化模型 | 第32-37页 |
| 3.2.2 考虑路段流量分布模型 | 第37页 |
| 3.2.3 子区间相关参数设计 | 第37-38页 |
| 3.3 遗传算法 | 第38-41页 |
| 3.3.1 初始化配置 | 第39页 |
| 3.3.2 适应度评价 | 第39-40页 |
| 3.3.3 选择运算 | 第40页 |
| 3.3.4 交叉运算 | 第40-41页 |
| 3.3.5 变异运算 | 第41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4 算例分析 | 第42-65页 |
| 4.1 路网基础数据 | 第42-43页 |
| 4.2 原始配时方案的生成 | 第43-44页 |
| 4.3 优化方案计算及分析 | 第44-57页 |
| 4.3.1 模型优化结果 | 第44-45页 |
| 4.3.2 子区划分方案 | 第45-56页 |
| 4.3.3 划分方案分析 | 第56-57页 |
| 4.4 CORSIM微观仿真分析 | 第57-64页 |
| 4.4.1 路网模型建立 | 第57-59页 |
| 4.4.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9-64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结论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