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绩效评价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5页 |
1.3.1 境外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4.2.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个人理财业务绩效评价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1 个人理财业务绩效评价的内涵 | 第17-18页 |
2.1.1 个人理财业务 | 第17页 |
2.1.2 绩效与绩效评价的内涵 | 第17-18页 |
2.1.3 个人理财业务的绩效评价 | 第18页 |
2.2 个人理财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 第18-19页 |
2.3 个人理财绩效评价的方法 | 第19页 |
2.3.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 第19页 |
2.3.2 层次分析法的适用性 | 第1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陕西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绩效因素分析 | 第20-23页 |
3.1 陕西省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 | 第20-21页 |
3.2 个人理财业务绩效的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3.2.1 财务层面 | 第21页 |
3.2.2 顾客层面 | 第21-22页 |
3.2.3 内部流程层面 | 第22页 |
3.2.4 学习与成长层面 | 第2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四章 陕西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绩效评价 | 第23-33页 |
4.1 构建商业银行绩效指标体系 | 第23-24页 |
4.1.1 指标选取原则 | 第23页 |
4.1.2 个人理财绩效评价体系框架 | 第23-24页 |
4.2 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 | 第24-26页 |
4.2.1 构建层级结构模型 | 第24-25页 |
4.2.2 构建判断矩阵 | 第25-26页 |
4.2.3 用本征向量法求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 第26页 |
4.2.4 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 第26页 |
4.3 陕西省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绩效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26-32页 |
4.3.1 计算B层次指标的权重 | 第26-27页 |
4.3.2 计算C层次指标的权重 | 第27-3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五章 提高陕西省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绩效对策 | 第33-39页 |
5.1 完善服务方式 | 第33页 |
5.2 推进个人理财服务范围 | 第33页 |
5.3 加大对产品风险和收益的宣传深度 | 第33-34页 |
5.4 加大理财产品的研发力度 | 第34页 |
5.5 积极开发和引进先进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 第34-35页 |
5.6 实行差别化服务 | 第35页 |
5.7 加强风险控制 | 第35-36页 |
5.8 注重自身学习和成长 | 第36-37页 |
5.8.1 完善信息系统 | 第36页 |
5.8.2 培养理财人员 | 第36-37页 |
5.8.3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 第37页 |
5.9 内部流程管理 | 第37-38页 |
5.9.1 创新理财品牌 | 第37-38页 |
5.9.2 实施规范化管理 | 第38页 |
5.10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附录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个人简介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