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莱芜市农村金融供给不足问题研究--基于公共管理学的视角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3页
        1.2.1 关于农村金融需求特征分化的分析第11页
        1.2.2 现有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支农力量不足的研究第11-12页
        1.2.3 关于农村金融体系发展与改革的研究第12页
        1.2.4 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制度因素研究第12-13页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第13页
        1.3.1 基本框架第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页
    1.4 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第13-15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第15-19页
    2.1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概述第15-16页
        2.1.1 制度的内涵和制度的构成第15页
        2.1.2 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第15-16页
        2.1.3 制度变迁决定经济增长的理论第16页
    2.2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16-19页
        2.2.1 政府角色重新定位和塑造第17页
        2.2.2 把竞争机制等市场工具引入公共管理部门第17页
        2.2.3 新公共管理在我国政府改革的应用第17-19页
第三章 莱芜市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表现、影响第19-25页
    3.1 莱芜市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表现第19-21页
        3.1.1 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单一第19-20页
        3.1.2 农户贷款占比、增速较低第20页
        3.1.3 涉农金融机构覆盖程度低第20-21页
        3.1.4 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经营行为偏向城镇化第21页
    3.2 莱芜市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影响第21-25页
        3.2.1 农村有效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第21-23页
        3.2.2 农村地区融资成本过高第23-24页
        3.2.3 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第24-25页
第四章 莱芜市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第25-36页
    4.1 莱芜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第25-26页
    4.2 莱芜市农村文化及信用环境较差第26页
    4.3 莱芜市相关制度安排不合理和政策缺位第26-36页
        4.3.1 莱芜市农村土地产权归属不清晰第27-30页
        4.3.2 国家垄断金融安排第30-33页
        4.3.3 莱芜市产业保护制度缺位第33-34页
        4.3.4 莱芜市民间金融的监管制度不完善第34页
        4.3.5 莱芜市财政支农政策缺位第34-36页
第五章 改善莱芜市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对策和建议第36-40页
    5.1 变革途径的选择:政府诱导变革第36-37页
    5.2 拓宽莱芜市金融体系,完善金融监管制度第37页
    5.3 加大对莱芜市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力度第37-38页
    5.4 鼓励莱芜市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信贷供给制度第38-39页
    5.5 政府提供鼓励金融支农的配套政策第39-40页
结论第40-41页
附录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致谢第46-47页
附件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西省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绩效评价
下一篇: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实证研究--基于利率市场化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