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后存贷比时代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实证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21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7页
        1.2.1 流动性风险研究综述第10-14页
        1.2.2 压力测试研究综述第14-17页
        1.2.3 文献评述第17页
    1.3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7-19页
        1.3.1 主要内容第17-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3 技术路线第19页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第19-21页
        1.4.1 本文创新点第19页
        1.4.2 不足之处第19-21页
第2章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概述第21-27页
    2.1 流动性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第21-23页
        2.1.1 流动性风险的识别第21-22页
        2.1.2 流动性风险的度量及管理第22-23页
    2.2 压力测试相关理论第23-27页
        2.2.1 压力测试的概念第23-24页
        2.2.2 压力测试的一般方法第24-25页
        2.2.3 压力测试的一般流程第25-27页
第3章 后存贷比时代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现状分析第27-41页
    3.1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主要成因及特征第27-31页
        3.1.1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主要成因第27-30页
        3.1.2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特点第30-31页
    3.2 后存贷比时代我国银行流动性风险现状分析第31-37页
        3.2.1 存款流失压力加大,风险转向表外第32-33页
        3.2.2 资产负债结构失衡,不良贷款增多第33-35页
        3.2.3 政策助推流动性指标达标第35-37页
    3.3 后存贷比时代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新因素第37-40页
        3.3.1 P2P理财冲击存款规模第37-38页
        3.3.2 利率市场化推动揽储之战第38-39页
        3.3.3 美国经济复苏拉低外币存款第39-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4章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实证分析第41-51页
    4.1 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分析第41-45页
        4.1.1 指标的选取第41-42页
        4.1.2 平稳性检验第42-43页
        4.1.3 协整性检验第43页
        4.1.4 多元线性回归第43-44页
        4.1.5 压力测试的分析第44-45页
    4.2 流动性风险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第45-49页
        4.2.1 VEC模型的建立第45-46页
        4.2.2 VAR模型的分析第46-49页
    4.3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5章 后存贷比时代完善银行流动性风险监控的政策建议第51-55页
    5.1 银行流动性风险控制的不足第51-52页
        5.1.1 被动管理方式导致管理意识不足第51页
        5.1.2 风险预警有待加强,风险应急准备不充分第51-52页
    5.2 完善全面完整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第52-55页
        5.2.1 健全外生性监管指标第52-53页
        5.2.2 提升内生性风险管理水平第53页
        5.2.3 促进金融创新,强化中间业务第53-54页
        5.2.4 强化流动性压力测试的作用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银行业开放度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商业银行营业网点绩效考核研究--以JN分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