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33页 |
1 禽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 第9-19页 |
·流感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 第9页 |
·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 | 第9-16页 |
·血凝素(HEMAGGLUTININ,HA) | 第10-12页 |
·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 | 第12页 |
·核蛋白(NUCLEOPROTEIN,NP) | 第12-13页 |
·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 | 第13-14页 |
·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 | 第14-15页 |
·聚合酶蛋白(POLYMERASE) | 第15-16页 |
·流感病毒的复制 | 第16-19页 |
·吸附、穿膜和脱壳 | 第16-17页 |
·基因组的转录与复制 | 第17页 |
·病毒蛋白的合成 | 第17页 |
·病毒粒子的装配 | 第17-18页 |
·病毒的出芽和释放 | 第18-19页 |
2 禽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 | 第19-25页 |
·全病毒灭活疫苗 | 第19-20页 |
·亚单位疫苗 | 第20页 |
·核酸疫苗 | 第20-21页 |
·重组活载体疫苗 | 第21-22页 |
·反基因操作疫苗 | 第22页 |
·复制缺陷型流感病毒疫苗 | 第22页 |
·RNA 复制子疫苗 | 第22页 |
·抗独特型抗体疫苗 | 第22-23页 |
·减毒活疫苗 | 第23页 |
·抗原表位疫苗 | 第23-24页 |
·以哺乳动物细胞为基质制备的流感疫苗 | 第24-25页 |
3 反向遗传操作系统 | 第25-32页 |
·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技术体系的建立 | 第25-31页 |
·流感病毒功能性RNPS 的建立 | 第26页 |
·以辅助流感病毒为基础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 | 第26-27页 |
·完全以克隆的CDNA 为基础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 | 第27-31页 |
·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技术的应用 | 第31-32页 |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2-33页 |
实验部分 | 第33-51页 |
1 材料 | 第33-34页 |
·细胞、菌种和质粒 | 第33页 |
·SPF 鸡胚 | 第33页 |
·主要试剂和主要仪器 | 第33-34页 |
·引物 | 第34页 |
2 方法 | 第34-42页 |
·两步PCR 定点突变 | 第34-35页 |
·PCR 产物的回收和纯化 | 第35-36页 |
·回收目的DNA 片段和载体PBD 的酶切处理 | 第36页 |
·目的基因与PBD 载体的连接、转化 | 第36-37页 |
·PBD 载体的提取 | 第36页 |
·目的基因DNA 与PBD 质粒载体的连接 | 第36-37页 |
·JM109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7页 |
·质粒DNA 的转化 | 第37页 |
·阳性克隆质粒的纯化与鉴定 | 第37-38页 |
·阳性克隆质粒的筛选 | 第37页 |
·酚氯仿高真空绝缘硅脂粗提质粒 | 第37-38页 |
·质粒DNA PCR 鉴定 | 第38页 |
·突变病毒的拯救 | 第38-40页 |
·转染前质粒的准备 | 第38-39页 |
·转染用质粒的定量与活性测定 | 第39页 |
·转染前细胞的准备 | 第39页 |
·质粒的组合 | 第39页 |
·转染 | 第39-40页 |
·救获病毒的血凝试验 | 第40页 |
·救获突变病毒的鉴定 | 第40-41页 |
·RNA 的提取 | 第40-41页 |
·RT-PCR 反应 | 第41页 |
·救获的PR8 株和突变株TCID50 的测定 | 第41-42页 |
·救获的PR8 株和突变株EID50 的测定 | 第42页 |
·救获的PR8 株和突变株在鸡胚上生长特性的比较 | 第42页 |
3 结果 | 第42-48页 |
·NS,NP 基因的 PCR 扩增,克隆与鉴定 | 第42页 |
·救获病毒的鉴定结果 | 第42-44页 |
·救获病毒 TCID50 的测定结果 | 第44-45页 |
·救获病毒 EID50 的测定结果 | 第45-46页 |
·救获野生病毒与突变病毒的生长特性比较 | 第46-48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48-50页 |
5 结论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