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列表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5-25页 |
1.2.1 线性超声参数对疲劳损伤的敏感度 | 第15-18页 |
1.2.2 非线性超声参数对疲劳损伤的敏感性 | 第18-25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25-28页 |
第2章 非线性超声传播理论 | 第28-38页 |
2.1 非线性超声波动理论 | 第28-35页 |
2.1.1 基本假定 | 第28页 |
2.1.2 固体介质中非线性波动方程 | 第28-31页 |
2.1.3 非线性波动方程的求解 | 第31-35页 |
2.2 超声非线性系数与金属构件疲劳损伤的关系 | 第35-37页 |
2.2.1 超声非线性系数的分析 | 第35-36页 |
2.2.2 金属疲劳损伤引起超声传播非线性机理 | 第36-3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疲劳构件中非线性超声的位错表征理论 | 第38-44页 |
3.1 超声非线性系数的位错单极模型 | 第38-39页 |
3.2 超声非线性系数的位错偶模型 | 第39-42页 |
3.3 超声非线性系数的位错综合模型 | 第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疲劳构件中残余应力的非线性超声表征方法 | 第44-80页 |
4.1 残余应力的超声波检测基本理论 | 第46-48页 |
4.2 残余应力对超声非线性系数的影响 | 第48-52页 |
4.3 应力非线性超声检测实验研究 | 第52-75页 |
4.3.1 非线性超声检测系统 | 第52-58页 |
4.3.2 45钢非线性超声检测实验研究 | 第58-64页 |
4.3.3 2A12铝合金非线性超声检测实验研究 | 第64-70页 |
4.3.4 GH4169高温合金非线性超声检测实验研究 | 第70-75页 |
4.4 应力非线性检测系统特性研究 | 第75-7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5章 疲劳构件中微裂纹的非线性超声表征方法 | 第80-96页 |
5.1 微裂纹的超声表征机理 | 第80-81页 |
5.2 微裂纹的非线性超声表征方法 | 第81-84页 |
5.2.1 微裂纹弹性接触模型 | 第82页 |
5.2.2 微裂纹非线性弹簧模型 | 第82-84页 |
5.3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微裂纹超声非线性系数的研究 | 第84-88页 |
5.4 微裂纹非线性超声检测实验研究 | 第88-91页 |
5.4.1 45钢微裂纹检测实验研究 | 第88-89页 |
5.4.2 2A12铝合金微裂纹检测实验研究 | 第89-91页 |
5.5 塑形变形的非线性超声表征方法 | 第91-9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3-96页 |
第6章 基于超声非线性和概率分析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 第96-124页 |
6.1 金属构件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 第96-100页 |
6.2 基于概率分析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 第100页 |
6.3 金属构件疲劳寿命非线性超声检测实验研究 | 第100-118页 |
6.3.1 疲劳试件的材料及制作 | 第100-101页 |
6.3.2 疲劳弯曲试验 | 第101-102页 |
6.3.3 疲劳寿命非线性超声检测实验系统 | 第102-103页 |
6.3.4 45钢疲劳寿命非线性超声检测实验研究 | 第103-108页 |
6.3.5 2A12铝合金疲劳寿命非线性超声检测实验研究 | 第108-113页 |
6.3.6 GH4169高温合金非线性超声检测实验研究 | 第113-117页 |
6.3.7 基于非线性超声疲劳寿命预测分析 | 第117-118页 |
6.4 疲劳寿命的预测误差分析 | 第118-121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21-124页 |
结论 | 第124-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142-144页 |
致谢 | 第144-145页 |
作者简介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