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整合理论视野下的会意字意义生成演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5-12页 |
绪论 | 第12-20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12-14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材料 | 第18-20页 |
第一章 会意字研究综述 | 第20-41页 |
第一节 传统“六书”视野下的会意字形义研究 | 第20-25页 |
第二节 现代构形理论指导下的会意字形义研究 | 第25-29页 |
第三节 现代语言学理论影响下的会意字形义研究 | 第29-33页 |
第四节 本研究会意字的内涵和外延 | 第33-41页 |
第二章 会意字概念整合的可行性分析 | 第41-51页 |
第一节 概念整合对意义的强大解释力 | 第41-45页 |
第二节 会意字合体表意的认知特征 | 第45-51页 |
第三章 会意字意符的认知功能分析 | 第51-63页 |
第一节 符号的概念表征功能 | 第51-53页 |
第二节 意符的视觉概念表征功能 | 第53-55页 |
第三节 形符与义符 | 第55-58页 |
第四节 意符的意义层次 | 第58-63页 |
第四章 会意字概念整合原理介绍 | 第63-75页 |
第一节 会意字概念整合模式和程序 | 第63-67页 |
第二节 会意字概念整合的概念映射 | 第67-70页 |
第三节 从概念整合看会意字形义关系 | 第70-75页 |
第五章 会意字概念整合类型分析 | 第75-103页 |
第一节 输入空间角度的类型分析 | 第75-76页 |
第二节 共有空间角度的类型分析 | 第76-91页 |
第三节 合成空间角度的类型分析 | 第91-103页 |
第六章 概念整合与会意字演变 | 第103-137页 |
第一节 概念整合与会意字整体演变趋势 | 第103-118页 |
第二节 概念整合与会意字个体演变流向 | 第118-137页 |
第七章 概念整合理论与会意字形义阐释 | 第137-150页 |
第一节 概念整合与会意字阐释模式 | 第137-140页 |
第二节 概念整合与其他会意阐释现象 | 第140-150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150-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62-164页 |
致谢 | 第164-166页 |
个人简历 | 第166-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