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

高温自增湿质子交换膜与催化层亲水材料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7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综述第10-25页
        1.2.1 燃料电池(Fuel Cell, FC)第10-12页
        1.2.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第12-18页
            1.2.2.1 流场双极板第13-14页
            1.2.2.2 气体扩散层(GDL)第14页
            1.2.2.3 催化层[14]第14-15页
            1.2.2.4 质子交换膜(PEM)第15-18页
            1.2.2.5 膜电极(MEA)第18页
        1.2.3 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HT-PEMFC)第18-21页
        1.2.4 空冷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ir-cooled PEMFC)第21-23页
        1.2.5 自增湿膜电极第23-24页
        1.2.6 自增湿Nafion/SiO_2纳米亲水颗粒第24-25页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拟解决的问题第25-27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和研究方法第27-34页
    2.1 主要实验试剂与材料第27页
        2.1.1 Aquivion/PTFE自增湿复合膜的研究第27页
        2.1.2 Nafion/SiO_2纳米亲水催化在催化层中的研究第27页
    2.2 主要实验设备第27-28页
        2.2.1 Aquivion/PTFE自增湿复合膜的研究第27-28页
        2.2.2 Nafion/SiO_2纳米亲水催化在催化层中的研究第28页
    2.3 性能测试第28-33页
        2.3.1 EW值测试第28页
        2.3.2 膜的溶胀率测试第28-29页
        2.3.3 机械性能测试第29-30页
            2.3.3.1 拉伸性能测试第29页
            2.3.3.2 溶胀应力测试第29-30页
        2.3.4 吸水率测试第30-31页
            2.3.4.1 室温去离子水下的液体吸水率测试第30页
            2.3.4.2 水蒸气吸水率测试第30-31页
        2.3.5 质子电导率(σ)测试第31页
        2.3.6 质子迁移率第31-32页
        2.3.7 极化曲线测试第32页
        2.3.8 交流阻抗测试(AC Impedance)第32-33页
        2.3.9 气体渗透测试第33页
    2.4 材料表征第33-34页
        2.4.1 透射电子显微(TEM)表征第33页
        2.4.2 扫描电子显微(SEM)表征第33-34页
第3章 高温自增湿Aquivion/PTFE复合质子交换膜的研究第34-54页
    3.1 膜样的制备与预处理第35-36页
        3.1.1 Aquivion/PTFE短链复合膜的制备第35页
        3.1.2 Aquivion均质膜和Nafion均质膜的预处理措施第35-36页
            3.1.2.1 压制自增湿膜电极MEA第35-36页
    3.2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36-40页
        3.2.1 Aquivion/PTFE复合膜的组成第36-37页
        3.2.2 Aquivion/PTFE复合膜的物理稳定性第37-40页
    3.3 Aquivion/PTFE复合膜的电导率第40-45页
    3.4 Aquivion/PTFE复合膜的质子迁移率第45-47页
    3.5 Aquivion/PTFE复合膜的极化曲线第47-52页
    3.6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4章 Nafion/Silica纳米亲水颗粒在自增湿催化层中的应用研究第54-63页
    4.1 Nafion/Silica自组装纳米亲水颗粒的制备第55-56页
    4.2 压制自增湿膜电极MEA第56页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56-61页
        4.3.1 Nafion/SiO_2纳米亲水颗粒的透射电镜分析(TEM)第56-57页
        4.3.2 Nafion/SiO_2纳米亲水颗粒的吸水率研究第57-58页
        4.3.3 单电池反应阻抗研究第58-60页
        4.3.4 单电池输出性能第60-61页
    4.4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6页
    5.1 结论第63-64页
    5.2 展望第64-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ANUC焊接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与仿真
下一篇: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株洲恐龙公园为例